![]()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增效提质”教学策略
作 者:武正君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三中学,青海 海西州 8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双减政策落实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个人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学习体验。在双减政策下,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增效提质的目标,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新的血液注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高当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效率;双减;负担
前言
降低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负担,保证其学习质量提高,是一个不小的教学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教学活动的改革和作业设计上的改革。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双减目标。
一、培养语文兴趣
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每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用强制性的方法组织教学。只有在生动的课堂中循循善诱,才能让学生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对学科内容有更为深厚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语言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教学风格,更影响着课堂的整体氛围。风趣幽默的教师,更容易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在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存在在课堂中,严肃认真的面孔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情绪。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转变课堂教学氛围,多关注初中学生的生活,在个人生活中做有心人,积极了解初中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流行于初中生这个群体中的新兴语言,或多观看类似于脱口秀的节目,提取其中的语言精华,积累丰富的课堂用语素材。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他们具有言论自由。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师生之间有互动,有争论,才能更好地实施点拨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的提升。像在学习《动物笑谈》这一课时,文章中的语言诙谐幽默且生动活泼。顺着文章的写作风格,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深入到阅读文章中,积极品味,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成果,也能让阅读内容变得加通俗易懂。教师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感受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忘我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设置促进师生互动。在引导学生速读时,可以提出“课文中写了‘我’与动物之间的哪几件笑谈?”促进学生提取文章的要点。同时鼓励学生合作欣赏,一起品读文章中的笑谈。通过文字的分析,与自己的同伴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将小水鸭和可可描述得十分可爱的,分别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重视早读机会
早读,是能够为语言学科充分利用的重要教学机会。在早读课设计与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负担的降低。用好早读课的时间,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早读活动一般为朗读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会组织学生朗读国学经典作品,或一起朗读最近学习过的古诗词、文言文。这样的早读活动,能够让课堂中书声朗朗,语文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也会增强,有助于学生突破语文课文记忆难点。
以传统的早读活动为基础,考虑增质提效的教学目标,对早读活动加以创新,是做好双减教学的有效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在早读时间让学生突破一个语文学科的学习难点或自由摘抄一些写作素材。所谓的学习难点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在课文背诵上有难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朗读,投入到书声朗朗的朗读活动中。有的学生字词理解有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借助工具书将无法理解的字词内涵搞清楚。还有学生存在断句上的困难,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与朗读的学生节为一组,共同朗读,共同断句,以相互帮助的方式解决问题。写作具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读一篇新的文章,阅读一篇经典作品,从中摘抄好词好句。通过个性化早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各司其职,独立解决问题。相互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各自不同的短板得以弥补时,他们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语文课堂中的听课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三、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作业的优化设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关键。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水平的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别。通过创新语文作业内容和形式,让语文作业更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像在学习《邓稼先》这一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促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形成学习技能,拓展个人思维。针对学生的层次,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像上网搜集与邓稼先相关的事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产生更为丰富的课文学习感受。在课堂中,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更多的同学。收集另外一位科学家的故事,并有针对性地记忆要点。创作一首歌,歌颂科学精神。绘制一张以邓稼先为主题的海报。不同的作业形式,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也能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完成,快乐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注语文作业的生活特性。通过作业的布置,将语文学习与初中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像在学习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的节气、节日创作对联,并练习软笔书法,承包未来家庭生活中的所有对联创作和书写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转变。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行为是自由且个性化的。结合初中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资源完成学科能力的提升任务,同时形成长久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增效提质。
参考文献
[1]赵建平.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新策略[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12):77-78.
[2]孙延娥.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 现代农村科技,2021(12):78.
[3]陈健. 在"双减"形势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之门径[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11):1.
[4]李佳.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2021(35):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