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分层复述 降低坡度 ——《毛毛虫》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分层复述 降低坡度 ——《毛毛虫》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作 者:吴潘洪 (安徽省泾县城关第三小学,安徽 宣城 242599)

 翻开部编版小语教材,不难发现课后的作业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频频出现,这是部编版教材特色之一,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在小学低年段怎么让“复述”降低坡度,展现精彩呢?以《小毛虫》为例,谈谈笔者在执教中的一些思考。

《小毛虫》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第七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本文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写,讲述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生动细致。如“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又如,“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画面生动,极具美感。另外,文中大量运用短语,如,“新奇的目光、轻盈的翅膀、笨手笨脚的小毛虫、色彩斑斓的花纹、蓝色的雾霭、惊奇地发现、愉快地舞动”,或形容情态,或描摹外形,或表现心理,或刻画动作,用词准备,语言丰富。
课文配有3幅色彩艳丽的插图。第一幅图中,小毛虫趴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大量着周围一切。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开心唱跳、欢快飞舞。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裹了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翩然而起的画面。3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成蝶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分层次讲故事,借助文中的插图、短语、重点语句、课堂生成及想象来复述故事,有效降低了学生讲故事的坡度。
一、借助插图 概括故事
教学伊始,邀请学生观看《小毛虫变蝴蝶》的动画视频,然后请学生说说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将课后“习题一”中的文字(小毛虫——做茧——蝴蝶)转换为文中的三幅插图,请学生有序地贴到黑板上。最后,结合图片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了小毛虫的成长经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贴图,理清故事的脉络。用几句的简单的话说一说故事,初步建立提取信息的意识,为以后语言概括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借助短语 整理故事
本课中有很多精彩的短语,如新奇的目光、轻盈的翅膀、笨手笨脚的小毛虫、色彩斑斓的花纹、蓝色的雾霭、惊奇地发现、愉快地舞动。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借助文本的情境和学生生活中直觉经验去体味词语,为复述时的运用做好准备。特别是“牢固的茧屋、温暖的茧屋、与世隔绝的茧屋”3个短语,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事物,可以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小毛虫编织茧屋时尽心竭力的工作态度,同时在运用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以短语的学习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带动课文内容的理解。最终,复述故事能否达到预期的精彩?读好文中的短语显得尤为重要。
三、借助长句 感悟故事
 
 
 
 
我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让学生能更鲜明地体会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文本中的最后一个段落是这样描写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惊喜”。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蝴蝶轻盈欢快地飞舞的画面,把自己融入其中,体会小毛虫的心情,带着惊喜的感觉读出美感。
其次,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和第五、六自然段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凸显课文的主旨,也充分表现了小毛虫的内心情感。
 
 
 
 
在学生了解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其他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如,蚂蚁搬运食物,蜜蜂采蜜,蜘蛛结网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形象感知这句话的含义。
 
 
 
先引导学生说说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规律。如,禾苗生长的规律是春天播种秋天成熟,太阳是东升西落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一片童话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我们不能仅仅读懂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指导读好文中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并积累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复述故事。
四、借助生成   整合故事
在了解故事的顺序,读好文中精彩短语和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而是寻找能触动孩子的地方,因人而异,这其中可能直接关联着孩子的天性、生活经验和学习中的触动,选择喜欢的一个情节表达,能更好丰富课堂的生成。在学生结合插图、短语对每个故事情节逐一复述时,引导学倾听故事、评价故事,并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老师示范复述一个故事情节。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这样层层推进,降低了孩子复述故事的难度,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借助想象,续编故事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故事容易,讲故事不易,编故事就更难。教学中设计了这一环节: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飞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搭好架子,给学生一个方向,并做简单的指导。精彩就绽放了。孩子说,蝴蝶闻到一股香气,她随着香气飞到花丛中,大呼起来“你们好美啊!我想和你们交朋友。”“|蝴蝶飞到小溪边,清澈的溪水照出她美丽的身影,她被自己身上五彩斑斓的花纹惊呆了。过了一会,她高兴地跳起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创造思维能力,同时语言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