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作 者:杜金柱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我校提出了文化立校的理念,着力打造特色班级,让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在人文、民主的制度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基于此,我们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指班级全体成员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创设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规章制度、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包括表层的环境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
二、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一)精心设计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
班级环境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
1.精心打造示范班级,在示范班级的引领下,迅速启动班级文化建设。
2.参观示范班级的文化建设,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座谈会,让示范班的班主任进行经验介绍,全面推开班级文化建设。
3.组织班主任老师互相观摩,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力求班级文化建设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拼搏”“惜时”“我爱我家”“每日反思”等独具匠心的设计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独具匠心的环境文化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在班集体中,将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建设制度主要包括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
我们不仅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交给学生选举权和调整权
交给学生选举权和调整权,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保障。班委会成员通过推荐、自荐,再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有权通过评分、考核,调整小组长和科代表。班干部的产生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与“集中”,为班级管理带来了生机。
2、交给学生《班规》的制订权
《班规》是建立自主教育的标杆。被学生接受的《班规》才会真正起到引导、调整、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所以,开学之初,我们把班规的制定权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使它成为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依据,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使学生既体会到当家做主的快乐,又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3、交给学生品行考核权
“民主量化管理制度”是本着民主的原则,在《班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品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这些都由班委会组织、操作。我们坚持实行民主量化管理,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深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共同的追求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塑造班级的班级精神文化:
1、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立。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唤起学生的自立意识。
2、自定班风、班训——激发学生自悟。
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班训,张贴于室外宣传栏。各个班级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编写班歌。这种由学生心底通过自悟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
3、每周最佳—培养学生自信。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及学习的积极性,每周一次的评选必不可少,除了评选常规的项目外,各个班级还设立了具有特色的奖项,奖项的设计新颖独特,覆盖面大,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4、轮流写作《班级日志》—促进学生自律。
《班级日志》由同学轮流记录。可以记自己的心路历程,可以记班级轶事,可以发微知著,可以以小见大。《班级日志》是班集体成长和发展的见证,是集体弘扬正气的阵地,是集体良好舆论的导向,是师生交流的谈心亭,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5、班誓词诵读—教育学生自强。
为激励学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天的生活,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班誓词。每天进行诵读,铿锵有力的誓言教会了学生自强不息。
6、每日对话—激励学生自尊。
每天早晨,小组的两个成员之间,有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进行这样的对话:(1)昨天的收获是什么?(2)昨天的遗憾是什么?(3)今天准备做什么,怎么做?
  通过每天的对话,让每个同学反省昨天,规划今天,激励学生要自尊自重,不断挑战自我。
(四)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全面养成。
活动性教育就是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班级活动,为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我与经典同行—《弟子规》诵读演讲”活动, “文明礼貌伴我行”、“拥抱亲情,感恩社会”征文演讲比赛,“除陋习,树新风”签字活动,中学生辩论赛等,以此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得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正、谦卑、感恩、信心等完美品格。
参考文献
[1]穆军. 打造书香班级,彰显文化特色 ──以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发展[J]. 语文课内外,2020(16):368.
[2]韩爽. 构建班级文化特色,打造和谐班集体[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19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