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当前正全面推广综合性教育,而我校教师更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能力,若一味使用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则势必不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所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植物生产与环境;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分析。
引言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的一个主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必修课既蕴涵大量的农业基础知识,又富有强烈的实用性。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的专业技术并具有相应的分析与处理植物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育过程,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学材料为基础,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学生并没有形成探究动力,也没有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不懂,学不深,学不透,不会理论应用实践,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探究针对《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参考。
一、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有着强烈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确保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紧紧抓住生长时节,指导学生在校内栽培基地里种植生长时间不大、在种植方法与管理环节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花卉,进行生产实践。
比如,让学生参与发芽率的鉴定、整地、播栽、水肥管理、观察空气湿度、测量土壤和天气参数,用于调整田间小气候等粮食作物的产量;还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常见生理病害处理,以及植物生长和环保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可以采用的方法,在田间地头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帮助农户实现合理施肥、正确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修复退化土地等,不但可以有效培养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而且可以对他们掌握的课程做一次全面的学习与总结。
二、组织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过程中,要想指导学生真正的掌握实践技能,实现实践性的教学策略,那么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亲自实践,这样才能够体会科学探究、独立分析的过程。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都比较抽象,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才能够有所收获。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一切优良的实验资源,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认真的态度去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从而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学习印象。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植物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的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显微镜的结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功能,还有放片、对光、取镜以及低倍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等等,指导学生能够从预先准备的食物材料上进行切片,通过实验操作,在显微镜下亲自的观察,然后将观察结果独立绘制成一些生物绘图,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牢牢把握教材的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实地观察,强化综合能力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过程中,开展实习教学是教学过程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实习和走访,通过调查和查阅去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本专业的课程。
比如,植物的花、果实还有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针对教师布置的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实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土壤与肥料,还有土壤组成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在课外实地进行样品的采集,然后亲自操作,还可以到相关部门调查参观。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和菜田当中,实际感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土壤、水分、肥料以及光照等环境条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或者是气象局等部门,实地的走访,采访一些技术人员,从而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等等,这种资料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认真观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考核多元,科学评价成绩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多变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创新考核形式,丰富考核的内容,让课程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
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一定要考察学生们几道有关上节课所讲到有关知识点的题目,一方面能够充分检查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情况,一方面也能够为新课教学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快要下课的几分钟时间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几道有关这节课内容的测试题目,检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详细的记录考核的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再如,针对一些实验课程较多,知识点较为繁琐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每节实验课程之前,将实验内容的导学思考题目和实验结束后的测试题目发给学生,当实验结束之后收回,也作为学生的成绩之一。通过科学、完善的考核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不足,也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改革的方向。
综上所述,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等学科的教育,是一个既重大而又繁重的任务。老师要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创新能力的训练,从而改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谢颖.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1):197-198.
[2]黄兆玲.中职现代农艺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初探[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