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高段学困生计算能力现状审视与对策

小学高段学困生计算能力现状审视与对策

作 者:王琼洁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三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3)

摘   要: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由于经常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影响数学学习兴趣,阻碍着他们数学的学习。本文将对小学高段学困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审视,分析具体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计算能力; 提高;对策

审视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已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小学数学高段课堂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关注了学困生的学习,经调查发现,学困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吃惊,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影响数学学习兴趣,阻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因此,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教师日常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审视现状——小学高段学困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形成原因。
 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低下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家庭背景、成绩基础、作业情况等方面。
 (一)教材编排的问题。
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致使后进生没有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形成计算技能。
 (二)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
小学高段每周仅安排4课时的数学教学时间。教材新内容增多,知识面增广,带给学生和教师的任务无形中有增无减,如何让课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教师有意识的把计算教学进行了压缩,因为学生已基本掌握。熟练的计算和技巧的感悟是需要有时间练习的,我们把练习放在了课外,这也是后进生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的一个原因。
(三)从学困生方面分析
 1、 思想不重视。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其中最导致学困生计算能力低下的是后进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学困生在计算时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是其计算能力欠佳的诱因。
 2、算理不清楚。
 小学高段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低下不是到了高年级才形成的,他们在中低段的数学计算学习对于各种计算的算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到位,逐步造成计算能力“年级越高能力越低”的现象。在我们的“高段学困生计算能力摸底过关”中,后进生反映出来的算理不清楚覆盖了小学计算数学的各个难点。
 A、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错误。
 B、 对乘数中间有0和商数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不清楚。
 C、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中多零少零现象时有发生。
 D、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不齐或相应数位不能对齐。
 E、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清。
 3、计算不懂得技巧,缺乏耐心。
 有很多学困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一看到计算的数字大或繁琐时就产生害怕或厌烦的情绪,导致计算不够耐心、细心,错误多。还有学生做题时总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拿题就做,殊不知对于一些题用简便方法来完成,提高做题效率。还有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5/7÷14×5/7误算成14×5/7÷14×5/7=10÷10=1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
 学困生在计算时即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动笔列式打草稿,而是笔尖在空中绕着,动口不动手,,能不做的就不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有些学生打草稿时,稿纸密密麻麻,见缝插针地列式,字迹模糊看不清,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竖式写在书或本子的边角上,一个式子没算完位置不够时,或重算或挤着写,造成速度慢、错误率高。
 二、着眼发展——提高小学高段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教学实践中只对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课下辅导、补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开发学困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寻找、发现、猎取学困生的点滴闪光点,去表扬、激励他们,让他们发现自信,建立自信,看到希望,使学困生由“让我学”转为“我要学”,把接受新知识,完善自我变成一种主动的需求,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注重方法指导——关注算理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平常教学时,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基本训练——提高计算水平。
 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基础训练是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要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
 (三)重视错例分析——防止重复错误。
 对于学困生的计算错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反思,在改正计算错误的基础上,明确错误原因、改正方法。对于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建立良好关系,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理解、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同样的教学方法有时对甲学生有用,对乙学生却未必有用。教师对学困生实施个别的计算辅导是提高其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始终努力做到以生为本,相信后进生的学习潜能,关注这一群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困生个性知识经验的建构与表达,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和运用转化学困生教育策略,多引导、勤督促,必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琼洁,女(1985-),浙江温州人,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三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所教小学六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