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心理教育之幼儿情绪问题解决方法

幼儿心理教育之幼儿情绪问题解决方法

作 者:莫杉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溪华东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1100)

摘   要:幼儿情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良的情绪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又因为情绪问题成因比较复杂,所以需要教师以及家长通力合作才能够妥善进行解决。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情绪问题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幼儿性格、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在幼儿情绪发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认真了解情况,分析幼儿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充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力量,采取合理的教学教育手段进行解决。
关键词:幼儿心理教育;情绪问题;解决方法;教学策略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脾气性格,外在表现就是面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也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情绪以及行为控制能力差,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幼儿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更是要重视起来,找到幼儿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1]。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不良情绪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情绪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笼统来说可以分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的情绪如高兴、专注、自豪、兴趣等等,消极的如害怕、焦虑、伤心、暴躁等等。这些情绪对于幼儿的性格、认知、智力等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同时也是幼儿作为生物的天然表现。幼儿情绪的变化是随着外部事物影响而变化的,但同时也和幼儿受到的教育、成长的环境以及以往的“反馈”综合形成的。积极的情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信心构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消极的兴趣,则会阻碍幼儿的认知发展,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幼儿长期表现某种不良情绪,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影响幼儿情绪的主要因素
(一)成长生活环境
物质和精神条件是影响幼儿情绪最直接的因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能够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发展幼儿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格,反之不良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则会导致幼儿产生不良的性格。就拿物质环境来说,物质条件比较丰厚的幼儿在人际交往、探知外界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更加活跃和积极,而物质条件比较窘迫的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容易产生畏惧、自卑等情绪。例如有的幼儿玩具比较多,可能会将玩具进行拆卸探究其连接或者互动的原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进行重新组装,从中获得自信心、自豪感等。而有的幼儿平时玩具较少,或者比较单一、破旧,看到别的幼儿有很多,也想要得到,但因为一些物质的条件不允许,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不对等的交换条件,使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换玩具时,幼儿之间的交往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二)父母的教育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因为幼儿自小就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的行为、性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幼儿会下意识的认为父母的做法是对的,模仿父母的行为,再加上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在看待事物,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因素对于幼儿的情绪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幼儿的“社交关系”
幼儿的“社交关系”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当中,既包含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含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这些也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性格和情绪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都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幼儿产生情绪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幼儿常见情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爱发脾气并伴随攻击行为
有些幼儿脾气比较暴躁,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甚至会摔东西、打人等行为。这样的过激行为在幼儿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比较严重,如果到了中班、大班,还是表现出非常暴躁的情绪,那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和幼儿的性格、气质有关,但更多的是和幼儿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2],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祖辈带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也由老人来承担一部分,很多祖辈对于孙辈百般宠爱,不舍得拒绝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将幼儿们惯成了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
另外,近年来,随着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多元化的家庭模式也在逐渐改变中国家庭的结构,在多元化家庭中,也会遇到一些孩子产生情绪上的问题。同胞之间会存在着一些竞争心理,害怕长辈对自己的爱会被分割或是被剥夺。尤其对于原来就占优势的大宝,原本享有父母和祖辈百分百的关注,但弟弟妹妹的出生从客观上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大,面对弟弟妹妹,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解决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幼儿发脾气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幼儿的过激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下意识行为,教师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区别对待,或者采用批评、警告等语言进行教育。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来疏导和安抚幼儿的情绪。短期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转移幼儿注意力完成,例如,幼儿因得不到同伴的玩具打人时,教师应先进行安抚,然后再问幼儿为什么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玩具,或者拿其他玩具陪着幼儿一起玩。当幼儿的情绪稳定之后,教师要和幼儿讲道理,指出幼儿行为的不妥当之处,并通过拉钩、击掌、鼓励的语言、亲昵行为等,让幼儿下决心以后不乱发脾气或是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教师要将幼儿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教师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告诉家长正确的教养方式,交流育儿的心得体会。并且,父母要妥善平衡两个孩子的爱和关注,让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更好地关注、纠正幼儿的情绪问题。
(二)胆小害羞存在自卑情绪
胆小害羞很多时候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阶段,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阶段性的拒绝型人格。但是如果幼儿表现出比其他小伙伴更加明显的怯弱,甚至是低落自卑情绪,教师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针对性采取措施。产生这样不良情绪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幼儿的认知水平差,对于外界事物的存在一定的害怕心理。例如,现在幼儿的心理成熟水平还比较低,心理素质比较差,如果让幼儿在小伙伴们面前独自进行才艺表演,很多幼儿都会表现出害羞、胆怯等情绪。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接收到的负面批评和“暗示”比较多,导致幼儿害羞、胆怯甚至是自卑。例如,有的家长聊天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会经常夸奖对方的孩子,用“谦虚”的语气评价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会给幼儿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让幼儿产生自我怀疑,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还有的家长脾气比较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幼儿的错误行为经常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甚至直接谩骂,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自我认知被“摧垮”,变得自卑胆怯。
解决方法:作为教师首先要正视幼儿的自卑胆怯,可以带幼儿多做运动,尤其是一些跑跳等运动量比较大、动作幅度比较大的运动。运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带给人积极的反馈,在运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成功,感受喜悦,带领幼儿走出胆怯自卑的心境,引导幼儿构建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害怕什么,为什么会胆怯,然后通过语言引导,帮助幼儿排解不良情绪。
(三)自负傲慢经常欺负其他幼儿
还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非常自负和傲慢,面对其他幼儿总有一种优越感,甚至会欺负其他幼儿。这方面的情绪问题非常不利于幼儿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幼儿情绪问题,教师要多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
解决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正确的认知,对于比较自负傲慢的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规劝,让幼儿认识到平等、合作的重要性。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给每个幼儿平等的机会,培养幼儿公平公正的观念。同时,保持和家园合作,让幼儿家长在家也进行教育和引导。
结束语
幼儿情绪问题是幼儿园教育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要分析幼儿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措施,同时也要强化家园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冯武仙.浅谈幼儿心理教育之幼儿情绪问题解决方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59.
[2]徐宇达.浅谈幼儿情绪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8(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