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学研究者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视野得到了不断开阔,研究内容逐步细化、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建设发展。自建国以来,云南省西方音乐史研究步入了稳步发展阶段,在西方音乐史研究译著和书籍撰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西方音乐史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基于此点,本文对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进行阐述。
[关键词]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发展历史
一、西方音乐史学及其学科发展历史
(一)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历史
19世纪,西方的音乐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形成,并以一种技术和职业的面貌出现。在这一时期,受浓重历史兴趣和意识的影响,西方音乐史学得到了发展,然而对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却没有按照普通史学中历史主义和实证主义两种倾向并存发展,当时仅有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实证主义方面的研究,如通史和传记的出版。简言之,在音乐史学研究中经历的“一切以挖掘史料为准”和“只对音乐形式进行分析”两个阶段,均体现了实证主义追求事物本身科学性和独立性的特征。
然而,在历史主义方面,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成果甚少。20世纪,在音乐史料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工作也随之细化,出现了一系列大辞书、各种专题史和著作,这些研究成果均属于传统音乐史学的研究范畴。与此同时,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音乐创作和评论过于重视音乐内容的研究,知识理论界更为关注对音乐形式的研究。著名作曲家梅西安、勋伯格、亨德米等人在封闭的创作体系进行了开拓,使得音乐分析理论随之产生,其研究形式结构变化发展为“音乐风格史”,占据了史学著作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历史主义倾向也在音乐史学中迅猛发展起来,以奇列奇马尔、古尔特、狄尔泰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音乐史研究要突破实证主义的束缚,使其更关注人类的当代处境和生存环境。
纵观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代表性阶段,实证主义倡导用客观、封闭、科学的角度研究事物,并在音乐史料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历史主义倡导将音乐史研究置于背景中探索,从而在背景中研究音乐史的发展实质。
(二)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自建国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为我国学术研究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尤其对于西方音乐史学科的研究而言,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在西方音乐史研究译著方面,研究质量和数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建国后,云南省组织了相对有力的翻译组织或团体,加大对西方音乐史著作的翻译力度,推动了翻译工作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翻译工作效率,研究者开始对翻译对象进行鉴别选择,确保翻译的对象为西方音乐史名著,使翻译工作达到“信、达、雅”的目标。2001年翻译出版的西方音乐史著作《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就是一部不错的名著翻译,参与翻译的人员为杨燕迪、张洪岛、顾连理,他们对翻译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并邀请了美国知名音乐学教授给予指导。由于西方音乐史属于异域文化,云南省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不得不依赖西方音乐的原始资料,从而使得建国后出现了大量有关西方音乐史学科的译著。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至1999年期间,以“史”为角度翻译出版的西方音乐史译著约为15部,与西方音乐史相关的译著约为120部,其中大部分为西方音乐家传记。除此之外,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关理论作曲的译著约为60余部。进入21世纪,我国在西方音乐史的翻译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翻译著作的数量较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对于推动云南省音乐史学学科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音乐史书籍撰写方面,云南省学者也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在大量西方音乐史相关译著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为云南省开展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且在省内各大音乐专业院校逐步开设了西方音乐史课程,进一步推动了西方音乐史书籍的撰写进程。然而,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云南省学者撰写的西方音乐史相关著作主要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西方音乐史学著作中,以通史撰写为主,以专题史、断代史国别史撰写为辅。从撰写著作的数量上看,通史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类型;其二,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领域得到延伸和拓展。云南省学者在西方音乐史学著作的内容上开始关注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同时也逐步重视对流行音乐以及组成流行音乐的多种元素进行研究。以王珉的《美国音乐史》为例,全书中过半篇幅论述了赞美诗音乐、美国大众流行音乐、美国印第安音乐、福音音乐等,使西方音乐史研究突出了专业音乐的限制。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有关西方音乐专题音乐史的著作,不仅丰富了西方音乐史研究的题材,而且深化了国内对西方音乐的认知;其三,撰写模式和方法多样化。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有关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探讨西方音乐史研究方法的文章在各大音乐期刊上的发表数量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的发展。研究学者能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音乐史的多样形态,从而探索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音乐史著作。
总之,自建国以来,云南省在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建设西方音乐史学科体系奠定了有力基础。但是,我们仍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科发展过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有关西方音乐专题史和断代史方面的研究力度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西方民间音乐研究方面,几乎难见相关书籍的踪影,最多也仅在个别书籍中偶尔涉及一些。由于民间音乐是各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源头,所以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从而不断完善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发展路径。
二、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现状
(一)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程度加深
云南省研究西方音乐史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音乐时期、音乐本体、音乐家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开始重视,如西方中世纪音乐、西方古代音乐、20世纪现代音乐的研究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同时,学者也将研究目光拓展到西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促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西方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
(二)西方音乐史研究类型日益丰富
云南省西方音乐史研究打破了专业音乐研究的限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趋势。如,既重视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又关注不太出名但在某一特定时期曾有过特殊音乐贡献的音乐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在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爵士乐、摇滚音乐等通俗音乐类型的研究也在音乐通史中得到了重视,并且一些音乐院校已经完善了西方流行音乐课程的设置。
(三)西方音乐史研究内容日趋合理
云南省西方音乐史研究在内容安排上更为合理、科学,尤其对于专史的研究,呈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特色。纵观全局不难看出,西方音乐史研究内容划分将会更为精细化,进而促进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规范。
(四)西方音乐史研究方法有待创新
当前,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音乐社会、音乐文化史、音乐风格史、传记主义方法等几种类型。这些研究方法均为对西方音乐史研究方法的借鉴,而没有形成我国本土的研究方法。所以,要想在西方音乐史研究上有所突破,使这门异域文化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研究观念,摒弃一味的“拿来主义”做法,使国内西方音乐史研究跟上西方音乐学者的研究步伐。在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他们的原始史料为根基,在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不能亦步亦趋地完全照搬西方学者,而是应当借鉴我国历史研究和音乐史研究的方法、观念,追求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不断创新,同时还要避免因运用不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研究西方音乐史。
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史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跨文化、跨学科性质的人文学科,在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为了推动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为该学科的研究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在研究方法上将西方音乐研究成果与我国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和拓展研究视角。同时,还应当促进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将更多的精力投之于国别史、断代史、专题史方面的研究,从而不断巩固我国西方音乐史学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孙嘉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思考——结合音乐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其新的可能性[J].美与时代(下).2012(7).
[2]李洁.关于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研究的思考[J].时代文学.2008(8).
[3]梁晓镌.东西方音乐史学治学路径探析[J].齐鲁艺苑.2011(2).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云南省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Y103,所属学科:艺术学,学科代码: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