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创新

作 者:孙春玲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 甘肃 金昌 7372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各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突破了语文教学环境的局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语文学科在小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所特有的现代化、前瞻性优势应用到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提升语文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现代教师深入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微课;小学语文;创新研究

引言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自主学习意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现代化的视频或图片形式,并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现代化的在线教学新尝试。在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微课教学新方法,是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改革和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小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当代小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道德品质、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点培养目标。但现阶段的教育现实却显示,当代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正面临着重重阻碍,比如:
(一)教学内容无法与现实生活步调一致
语文学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精神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语文学科内容就必须局限在历史文明的框架内,而是应该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展现出一定的实时性、前瞻性和工具性。然而,从现有的语文教材看,教材内容更多的还是局限在对较为陈旧的内容框架内,缺乏实时性,脱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也更加看重课本上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引导。这种局限性将无法确保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无法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主体、教学理念无法与新课改要求步调一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拥有较高的语文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这些得天独到的优势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理念上也更多地倾向于“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学生的自主思想和自我表达欲望只能是一再被压制。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形成一种教学活动上的盲目自信,对待教学和学生会有态度上的失衡,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都将面临严峻的阻碍。
(三)教学评价标准无法无法与教学完整性步调一致
教学评价是教师获得客观教学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学习自信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片面,重考试成绩、轻素质培养。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也无法正视自己的进步,就会逐渐丧失信心。
二、微课模式融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一)加深印象,强化阅读理解
对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高年级的教材内容在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来强化记忆的内容规模很大。经过教师的课前导读和自主阅读,学生会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教材内容的初印象,但这种印象并不能等同于教材内容的核心内涵。若想获得更加深入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就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生平境遇、写作风格等。倘若用传统板书展示的形式来介绍这些庞杂的内容,势必会造成内容的片面和学生的反感情绪,而倘若以微课的形式展开,通过视频或图片形式交代这些内容,就会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看和了解,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教材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比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学生可能通过教材中只言片语的介绍,并不能真正理解开国大典对于中国人的真正意义,教师就可以在讲课前,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现场盛况,感受国人的喜悦、自豪,从而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共襄盛举的体验感,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
(二)扫除障碍,强化写作能力
新课标强调,加强对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建立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变成写作素材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观念,抒发个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但从现实的层面来讲,当代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上的积累更加匮乏,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小学语文写作的重重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共读一篇文章”等集体合作探究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思想碰撞、思维开发的空间,从而实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三)兴趣引导,尊重自我表达
语文教学的独特性除了对历史文明、价值观念的展现外,还体现在其课堂内容的延展性,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对课文内容和重难点的讲解之外,还应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微课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当教师讲授完每一篇文章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类似的故事,或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内容预告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文章,这种作用就类似于电影上映前的先导片,通过观看内容预告,可以瞬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集体朗读,使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或感兴趣的语句表达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得以通过这种文学载体形式建立起来。
结束语
总之,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高年级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技能技巧的培养与锻炼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将会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微课形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眼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最大化放大,从而获得对语文知识最直观、最具象化的认识。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庞美霞.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东南西北·教育,2019(19):0357.?
[2]钱瑶.课程与课堂创新——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核心素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