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作 者:许桂兰 (扬州市江都区少年宫艺术幼儿园,江苏 扬州 225200)

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园在园本教研音乐教学中利用“形象图谱”作为媒介,通过对图谱的有效运用,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
一、歌唱活动中图谱的理解功能
幼儿园的孩子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图谱式歌唱教学方法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以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的教学信息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
(一)形象符号化难为易
歌唱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参与者可以同时唱相同的歌词和曲调,也可以同时唱不同的歌词和曲调,还可以用某种轮流交替的方法配合演唱。《萤火虫》是一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传统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儿也难以理解。我们在图谱中尝试用紫色和蓝色的萤火虫表现两个声部,先让幼儿观察图谱。“紫萤火虫先出来唱了那一句?蓝萤火虫出来时,紫萤火虫唱那一句?蓝萤火虫唱那一句?”“紫萤火虫代表的第一声部唱完了,蓝萤火虫代表的第二声部还有最后一句没唱完,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一起结束呢?”通过讨论了解了二声部插入的时机、演唱的方式和第一、二声部如何共同结束。在图谱明确提示下,幼儿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声部轮唱,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二)趣味图片循序渐进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所以比较难以理解,怎样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趣味图片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循序渐进的帮助。如《春天里来》这首歌曲旋律轻松活泼,形象生动。活动的难点是唱清楚歌词,应该说,但这是一首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要在一次活动中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这就要求幼儿借助图片进行记忆。为此我们在图谱中精心设计了与歌词相关的趣味图片,美丽的花朵、温暖的阳光、蝴蝶、蜜蜂、田野和山岗,具有春天的典型特征。在副歌部分“郎里格郎……”的演唱上,我们用“         ”和“         ”区别“郎里格”和“郎”。形象直观的图片由浅入深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二、欣赏活动中图谱的情感熏陶
对于4~6岁儿童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解力和音乐修养都有限,在单纯听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孩子难以理解音乐。所以运用图谱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能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特点,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
音乐欣赏的形式、内容越贴近幼儿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也越容易为幼儿学习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这句幼儿生活中常用的话也被巧妙地运用在欣赏活动《拨弦》中。根据乐曲的结构设计了小动物跟随老狼的情节,留下很多脚印,在走的部分用绿色的脚印、每个乐句结束的时候用红色的脚印“                           ”。小朋友一看就说:“绿色的脚印就走,红色一定要停下。”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清晰。
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幼儿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无法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如欣赏名曲《金蛇狂舞》时,我们尝试运用通俗易懂的图谱让幼儿喜爱并理解这首乐曲。我们先设置了舞龙敲鼓的热闹情境,在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提供了图片“      ”和“●”。分辨出A段起伏流畅是表现的舞龙动作,用“         ”表示,B段音乐热烈欢腾,表现的是威风的锣鼓队,用 “●”来表示。这样幼儿很快就理解了乐曲表现的情节,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乐曲的统一性。
三、韵律活动中图谱实现自主探索
在韵律活动中,形象图谱的利用为幼儿的动作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表象世界,也为幼儿提供了安全、自由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获得自信、愉悦和满足,萌发对音乐活动持续的、稳定的兴趣和爱好,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如在大班韵律活动《拥军秧歌》中,我们先请幼儿观察老师的几个动作,如脚走十字步,双手随身体的摇摆,左右甩绸带等,幼儿讨论这些动作用自己熟悉的图谱表示出来,十字步就用十表示,左右甩绸带就用“ ∫”表示,跳跃时就用“↑↓”表示,最后根据孩子记录下来的动作符号,结合音乐组成图谱,然后自己看着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表演,幼儿不仅兴趣高,而且掌握动作快,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着创造的乐趣。
四、打击乐活动中图谱的指挥作用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要很好地把握,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让图谱代替老师的指挥,幼儿只要看着图谱就能选择乐器与同伴们合作起来。
在组织《送我一朵玫瑰花》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图谱:图谱中的每一小节中都有4朵花,代表4/4拍节奏。每一小节中花的形状是不相同的,有的是“铃鼓花”,有的是“碰铃花”,有的是“手铃花”,有的只有花茎没有花,有的花上同时开有“铃鼓、碰铃、手铃”等几种花,孩子们根据图谱中花的形状选择相应的乐器,自己看着图谱高兴的演奏起来,并且节奏也很正确。
《纲要》中强调 “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图谱的运用很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其目的就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学、更主动地学,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能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