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教育”思想下高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探讨
作 者:廖令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广东 佛山 528322)
大
中
小
摘 要:秉持着学生自己掌握命运,开拓创造理想未来的理念,创建以自教育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遵循《意见》的指导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学校应克服以往评价方式的片面性,转变评价的方式、内容、理念,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希望可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自教育”思想;高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
引言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现代劳动教育做出来全新的规划,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自教育"倡导激发学生自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教育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在"自教育"思想引领下,坚持五育并举,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抓手,将"自教育"思想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学生主动劳动、自主创造的意识。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以期促进劳动教育进一步深化,真正实现以劳育人的目的。
一、劳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
(一)劳动教育课程理念——自己创造未来
学校劳动教育理念应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精神相契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劳动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上,用自己创造未来这一理念唤醒学生对生命的自觉,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环境,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培育学生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同,都要遵循教育规律的指引,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切不可“一刀切”,润物无声地提升他们的劳动认知水平,开发其潜能,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当中去,只有切实体会劳动的艰辛,才能在劳动中收获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因此,劳动素养除了劳动知识外,还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与劳动能力的发展,可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为学生全面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劳动教育课程结构与设置
基于课程目标,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课程和创新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是指培养学生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劳动教育延展课程、主题课程和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加强学生对劳动认知与劳动态度的培养。四类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完整成长,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自己创造未来。
(一)劳动教育基础课程
劳动教育基础课程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劳动意识教育、劳动品质教育、木工技能理论、电工技能理论、植物培养知识、动物饲养知识等课程。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感。劳动教育是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二)劳动教育延展课程
劳动教育要有广阔的加强空间,开展劳动教育更多的可能性,可将劳动教育延展课程分为生活技能课程、技术应用课程两类,具体包括家政、烹饪、收纳整理、畜牧、编织、饮食安全、电器维修、粮食种植、图片编辑、电子制作等。劳动教育延展课程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
(三)劳动教育主题课程
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包括学校活动课程、家校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活动课程包括节日活动(中秋节做月饼、腊八做腊八粥、二月二做单饼等),主题活动(校庆、才艺展示、联欢晚会等),常规活动(作文竞赛、班级卫生评比等);家校活动(家长与学生合作手工、亲子玩具制作、成人礼等,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工厂参观操作流水线),家校合作活动(成人礼、亲子家具制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种植树苗、清扫公共场所等),爱心类活动(探望养老院、小志愿者活动等),成长类活动(有偿工作实习、公共场所义务劳动等)。学校通过劳动教育主题课程,践行"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以项目学习实践为主,包括确定课程主题、划分学习项目、拟定项目方案、开展项目活动与总结反思五个环节。第一,确定课程主题。教师在上课之前需提前确定每节课的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的主题。第二,划分学习项目。教师根据课程主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认领学习项目。第三,拟定项目方案。各项目小组通过集思广益、合作探究等方式对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在教师指导与家长帮助下,不断提升方案的实效性,使方案便于操作与实施。第四,开展项目活动。各项目小组依据项目方案自主开展各项学习与活动,包括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组织社会实践等环节。小组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瓶颈时,教师会进行点拨与指导,必要时家长也会参与其中。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和作品。第五,进行总结反思。项目活动结束后,师生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各小组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亮点,梳理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升策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效给予肯定,强化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要培养学生学会为自己定下学习标准、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对自己设下奖惩机制、自我检查是否达标、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教育治理方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评价的制订、实施、反馈均由师生共同完成,使学生在评价中充分享有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主动性。同时要注意"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
1.过程性评价
一是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通过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确保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迹可循,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优秀作业、学生的特长作品、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社会实践的照片及体会,使学生可以在这些代表性的记录中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它还起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作用。同时可以记录一些同学、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别人善意的评价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沟通中建立起心灵的桥梁,形成合力教育。二是过程性评价表。过程性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他人给予的评价,来自我判断这一阶段的劳动表现,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目的,实现对劳动教育品质的自我内化。体现了美术中学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内容。三是劳动教育项目评价表。主题活动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一个主题可能会通过多个项目加以实施。因此,要对学生在劳动教育项目中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美术中学对每一个劳动教育项目建立相应的项目评价表,评价表需要学生自评,同时项目参与者也要进行相应评价。
2.结果性评价
每学期末结束时,教师、小组、同学、家长等对学生本阶段的劳动品质发展及表现进行评价,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及劳动行为某一方面的表现实事求是地撰写简要而明确的评语。描述性评语主要是对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客观的整体描述二是结果性评价表。结果性评价表突出劳动教育知识的学习、劳动教育活动参与的实践能力,评价方式采取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查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三是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考试(包括阶段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等)在现阶段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包括多种题型,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劳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学校应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为办学之本,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想要取得成效就要牢记,没有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教育模式,没有趣味横生、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无法切实地走近学生的心。劳动教育并不简单等同于劳动实践,也不是单纯地只开展劳动教育,而是全面贯通"五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研究、创新实践,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单位,由内向外构建三方系统合作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同时,学校还要继续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记录,建立多维度、多主体、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标准,提升劳动教育评价的信度与效度,从而促进劳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心军.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挑战与应对[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2] 赵登成.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J]. 学周刊. 2019(33)
[3] 蔡其勇,向诗丽,谢霁月,胡春芳.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建构[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