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认知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认知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作 者:姚雪莲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本文通过对表象的研究,从其定义、特性和运用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让读者充分了解借助于表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与丰富,增加表象含量从而为形象思维能力提供信息,而使这种形象思维能力更加有效的在我们的学习中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表象、形象思维、想象

唐朝的骆宾王写过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把鹅写活了,有动有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在池塘边看到了白鹅在绿水中浮游,用红掌波动清波,曲项对着蓝天白云“额额叫”。试问骆宾王没有对表象素材的积累,没有形象思维,能写出这样活灵活现的场面吗?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表象的在日常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提高。那么我们得首先了解什么是表象。
一、表象与形象思维的定义
表象(image) 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们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其形象常常会在头脑中以痕迹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刺激)影响下,它的形象仍会在头脑中再现。表象也叫意象,心象。表象是物体或者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在思维活动中的物象、形象能够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和情感,甚至可以引起思想情感的共鸣。可见表象是指打主观理智和情意印记的物象、形象,是在刹那间呈现的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映象。帕莱恩说:“意象(表象)一词或许最常指一种心灵的图画,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视觉意象在诗中是最常发生的一种意象(表象)。”表象作为一种图画,当然具有主观性、心理性、意识性、精神性,总之是对事物、现象的反应。但表象又不等于物象、现象,因为物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性的东西。表象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也就形成了种类各异的形象思维及其产品。我们前面所举例的表象就是诗中的表象,属于视觉表象。
  形象思维 通过上述骆宾王的例子,我们认为形象思维是借助于意象(表象),并用叙述、联想、组合、想象、抒情等方式进行的思维活动,用形象具体语言反应客观现实或者表述主观世界知、情、意的思维形态。
形象思维的定义表明,意象(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或者说基本元素。只有通过表象才能够进行联想、想象,组成表象的静态画面或者动态画面,才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才能表达思维情感和愿望。如果没有表象,就没有形象思维。正如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机体一样。单凭概念、公式和规律是无法构成形象思维的。
从人类思维发展史来看,最先产生的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如果没有形象思维,人们就无法传达自己的思想,也无法表述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之间的交流就无法正常进行。
二、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区别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而且不完整。例如学生看到或者听到某一概念名称,便能浮现出它的具体形象和内容。
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而具有抽象性,它是关于某个事物或者某类事物饿概括形象。例如给学生讲授三角形,三角形表象反映的已经不是某个具体的三角形的形态了,而是包括所有三角形本质特征的形象,没有具体的边长、角度大小。
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所以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通过对表象特性的了解我们发现表象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也成再造表象)。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映像叫做记忆表象。由记忆表象或者现有知觉形象而改造的新形象叫做想象表象。记忆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抽象的知识,生动的直观的形象毕竟只能为学生提供理解的起点,表象的建立则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形象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如何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以表象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1. 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具有概括性,就越能发现规律性知识。我们会发现表象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思维活跃而相反的学生思维迟钝。因此多让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积累各种各样的表象。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材料简单重复,而是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操作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进行联想和想象 
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经过形象的概括加工,能够达到识别事物本质并进行再造性和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表象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感知,但它一旦形成,却能摆脱感知的局限性,而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形象思维从本质上讲也可以说是表象的运动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表象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积累渊博的知识和信息它是想象的前提。想象只是对已经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一个知识贫瘠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丰富的想象力,即便有想象出的东西也未必有多大的价值。表象越丰富,其联想和想象越开阔、深刻。所以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也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听或读学习材料的过程,是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例如可以通过对某些材料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让学生展开想象,对这样的材料进行情节的延伸和补充;在写作中要求学牛把见闻中给自己最有感触、留下最深印象,也就足形成比较清晰和完整表象的事物记采下来,并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发表一些议论或做出适当的评价。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诱导学生的想象。 
3. 思维和谐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运用,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总维定势,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让学生充分表现他们的"发明"、"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不拘泥于教师教过的解题模式,追求解题方法的新颖和奇特,能从新的角度,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表象是对以前感知过,并未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是过去感知所留下痕迹的再现。想象是对原有多种表象进行整合和营构的过程,培养学习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丰富表象积累和发展想象的途径来实现。在丰富表象积累方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发展想象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综上所述形象思维在科学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造和艺术创作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参与创新活动并能制造出新作品、做出新发现的形象思维,就是我们最求的最高境界,从而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从研究现状来看它的研究空间很大,已知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未知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研究和反复论证,进一步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思维与智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卢兴基. 台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