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之所以推行新课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社会发展的速度。笔者通过本文浅析了新课改下的课程理念及相关的教学改革。
[关键字]新课改;教学改革;新教育模式;素质教育
实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和人才的保障,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者,新课改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通过新课改不但可以培养人才,更可以锻炼和培养教育队伍。同时,新课改对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吸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同时,提炼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法。
1.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需注意的事项
1.1注重情景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重点指出了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某些经历产生联想,使学生产生感官上的认识,在强化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以及丰富学生对经历的积累。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模拟一定的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印象的教学手段。情景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思考能力培养和锻炼。在实施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注意重点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设定生动形象的模拟情境。所设置的情境只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情景教学主要有三种常有的方法:第一,就是利用多媒体社会模拟情境。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歌曲或视频的播放,或者所学诗歌意境的展示等,经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可以选择借助精心设计的黑板画,模拟情境向学生展示。第三,可以借助实验模拟情境向学生展示。例如在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展示,可以使学生产生客观的、深刻的印象。
1.2注重互动方式的多边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与学双边的教学互动模式,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双边的教学模式需要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变的互动教学模式。所谓的多边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和学习整体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等。这样多边的教学互动模式,不但能强化教学效果,尤其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个人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通过设定案例、设定探讨主题、或者组织辩论、归纳问题等互动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和探讨中去,并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和锻炼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以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在多变互动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互动的话题设定必须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探究性,同时在对互动进程的控制要把握得当,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建立民主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达到多变互动教学模式设定的教学目标。
1.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改在授课理念和教学目标方面的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关系中,才能对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学习产生兴趣。其次,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教法上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且不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筹码。作为教学者来说其教学教法首先要具有创新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具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平衡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如果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就很对其课程有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让学生们认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
2.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蕴含的理念
对于新课改提及的对于课程的新理念和对于教学模式的新理念的贯彻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不断更新的过程,通过对于目前一些新课改实施相对成功的经验分析,以下措施的实施在新课改的理念贯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③激励学生参与探讨,建立合作、沟通的和谐关系;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⑤提高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模式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其主要目的不仅仅停留在通过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通过改进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为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新四有人才。因此,在新课改面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重任,要在理解新课改对于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要求的前提下,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03月出版
[2]张汉清.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知识教学[J].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08期
[3]赵丽芳.林海斌.课程目标:审视与实现——以科学课程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