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设社会化环境开展幼儿故事教育

创设社会化环境开展幼儿故事教育

作 者:万雪梅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科幼儿园,上海 200120)

 我园以幼儿故事教育为办园特色。在对幼儿兴趣、需求、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将故事教育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幼儿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不断深入和细化,形成在幼儿阶段“乐听”、“乐讲”、“乐演”的故事活动形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故事教育不仅只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展,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样也能开展故事教育。生活活动中可以培养故事的倾听,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完成一个故事的创编,角色游戏中可以满足幼儿的故事表演,此外还可以借助亲子活动等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如何创设良好的故事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有力的支持成为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到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良好的环境”应当包含两层意思,即: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人际社会环境。幼儿园即小社会,通过创设社会化环境开展故事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交往的经验,掌握社会规范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园在创设社会化环境开展故事教育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设公共区域中的社会化环境,开展幼儿故事教育
广义的“公共区域”是指公众共有共享的活动区域。我园的“公共区域”是指班级以外的共享区域,包括走廊、活动室、室外运动场地等。走入“公共区域”,幼儿能接触到一些陌生的人或事物,交往的欲望、技能得到刺激和提高。我们创设各种社会环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不同的人、物、事进行互动,体验各种角色,进而开展故事教育活动。
(一)打造“星期八小镇”,满足职业体验,积累故事素材 
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相似,心理发展水平相近,所以,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内创设了“星期八小镇”这个社会活动室。“星期八小镇”是一个模仿性的社会活动,活动室内创设了“饮料吧”、“西点屋”、“中式餐馆”、“小镇故事广场”等活动区域,幼儿在游戏室内可以通过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等角色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情节、语言交往都可以引导成为一个即兴的小故事,而“小镇故事广场”给了幼儿一个展示自己讲述故事的空间。
在一次活动中,乐乐一个人在饮料吧中做服务员,这时,皓皓和明明走过来要点饮料,皓皓说:“老板,我要西瓜汁。”明明说:“老板,我要草莓汁,请快一点,我快要渴死了。”皓皓忙说:“不行,我先说的,老板要先给我做西瓜汁。”明明着急地说:“可是我要渴死了呀,你就让我先买吧。”乐乐在一边左右为难。这时,皓皓说:“那好吧,你渴了你先买吧。”明明连声道谢。这时,老师引导明明:“你刚才为什么要谢皓皓?”“因为皓皓让我先买饮料。”“那皓皓为什么要让明明先买饮料呢?”老师追问道。“因为明明快要渴死了,她比较着急,我就让她先买了。”“皓皓会谦让别人,能不能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呢?”于是,明明去“小镇新闻故事广场”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一个谦让的故事就此产生。孩子们借助录音笔又将故事保存了下来。这种及时把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为幼儿的故事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谈论“我眼中的张江”,激发家乡认同,感受家乡故事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张江的历史文化,我们邀请老奶奶来园给孩子们讲述张江栅的由来,感受百姓自发抗倭的英勇事迹,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张江镇以前的名字,张江镇的历史变迁,为自己身在张江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还创设了“我眼中的张江”公共活动室。活动室创设之初,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张江的资料,了解张江过去著名的场所,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张江人工作的工厂,在活动室内创设“张江鞋厂”、“张江墙纸厂”等活动区域,幼儿兴致勃勃地和老师一起收集各种资料和操作材料。如,在“张江鞋厂”的游戏开展前,幼儿先找来了鞋子的各种款式图片、实物和制作步骤图,教师帮助幼儿把这些展示出来,幼儿在开展这个游戏时,先要观察鞋子的制作图,然后制作时要画出鞋样,选用适合的材料,然后进行画、剪、粘贴等几道工序才能把一双鞋子制作出来,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了解鞋子是如何做成的,并且通过讲述自己劳动中的故事感受张江人劳动的辛劳和生活的情趣。
二、创设角色游戏中的社会化环境,开展幼儿故事教育
角色游戏对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改善行为习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另一种幼儿每天都接触并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在我园的故事活动中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幼儿一起创设社会化的环境,提高幼儿“乐听”、“乐讲”、“乐演”的主动性。
(一)“迷你故事吧”,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幼儿园故事教育中总有许多关于培养幼儿生活、行为等习惯的小故事,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直观的游戏情境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一些角色游戏材料迅速地打造故事环境,给幼儿更直接的体验。比如:在《小熊请客》这个故事中,教师可以利用娃娃家的桌子沙发,简单的布置成小熊的家,引导幼儿到小熊家去做客,小熊拿出食物招待客人。在直观的环境中一起学说小熊和客人的对话,体验礼貌用语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小班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肢体等动作开展表演活动,教师在开展《迪迪医生》这个故事活动后,发现孩子很喜欢这个故事,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讲述,但是自己表演的时候却总是想不起故事的内容,不知道要做什么动作。于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布置一个医院的场景,借助这个游戏情境回忆故事内容,加深印象,使故事表演变得更加形象具体。
(二)“高科电视台”,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现在社会发达,很多信息都会以各种途径传播到每一个人身边,教师让幼儿每天收集或观察一条社会信息,第二天到电视台做一名“小小播音员”,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这条信息播报出来,然后其他同伴针对这一故事可以进行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分享了很多生活经验。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也愿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故事乐剧场”,满足幼儿“演”故事的体验
故事表演是幼儿园常见的表达表现形式,在积累了大量的故事素材之后,幼儿往往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把收集到的故事素材讲出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在自主游戏时搭建起小舞台的场景开展故事表演活动。于是,结合故事教学,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故事乐剧场”,提供MP3、小音箱、智能点读笔、复读机等学具,为幼儿提供或者鼓励幼儿自己收集、制作故事表演的素材、道具、服装等,开展故事表 演活动。
在一次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制作了宣传单来到社区中进行宣传,在宣传的时候他们发现居民们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居民觉得他们很有趣,摸摸他们的头、摸摸他们的脸,笑眯眯地说:“这个娃娃真好玩。”“小朋友,你们真乖。”“看看,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分类了。”有的居民行色匆匆,一边快速赶路一边摇手拒绝接受宣传单。有一位老奶奶带了一个小孙子满怀好奇拿了一份宣传单后又随手扔在了长椅上,大班的小朋友发现后连忙捡起来跑过去告诉老奶奶垃圾不能乱扔,并且给老奶奶讲述宣传单上的内容。他们对这次宣传活动的感触很深,好几位小朋友在“电视台”讲述了进社区宣传的事。他们决定要在表演区中表演宣传垃圾分类的故事,于是孩子们有的扮演他们自己,有的扮演夸奖他们的社区居民,有的扮演居委会叔叔,有的扮演行色匆匆的路人……在几次表演后他们发现原来劝阻老奶奶的这段是最精彩的故事。于是,他们重新排练了这段故事的动作和对话,把劝阻老奶奶的故事生动地表演了出来。在“故事乐剧场”这个平台上,幼儿反复表演,不仅锻炼了肢体和语言的表达表现能力,更激发了他们情感体验的乐趣。
三、挖掘社区环境及家长资源,开展幼儿故事教育
在新课程、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走出去,孩子们到社区给居民讲故事
每学期开展的“高科故事节”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而故事节中“进社区讲故事”这个活动更是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在活动中,幼儿分成几个小队,有的制作海报,有的发放宣传资料,有的在社区人潮最集中的地方给居民讲故事,表演故事。在社区居民的掌声中,幼儿感受到了他人的赞赏,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二)请进来,父母亲来幼儿园参与故事活动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都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园互动也是我园开展故事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在学校层面,“妈妈讲故事”、“亲子故事表演”、“高科故事赛”等活动都是需要家长参与开展的。“高科故事赛”的评委全部都是家长,邀请家长代表作为评委来给幼儿打分可以让他们看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活动从被动到主动,从而有利于今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
在班级层面,各班都有自己的班本特色,每班都会结合自己班级的故事教育专题开展一些本班故事教育计划内的亲子活动,如:“故事小报”、“故事服装道具制作”、“亲子童话剧表演”等活动,通过这些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更让家长了解到学校开展故事教育的一些途径及方法,从而主动参与到故事教育活动中来。
四、创设社会化环境开展故事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凸显素材选取和社会化故事教育环境创设的关联性
教师在开展故事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活动室内创设好的社会化环境,但是社会化环境必须能为故事教育服务,可以在原有环境上进行适当改变,但是不可以生搬硬套。比如《我在马路边》这个主题中有一个“三颗星星”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利用班级里的公共汽车这一社会化游戏,增添创设“红绿灯”以后就和故事中的情节相符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表演故事的愿望。
(二)重视社会化故事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安全性
3-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又受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判断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儿园创设的社会化环境应具有安全性。安全是幼儿园创设教育环境的基本原则。因此,设置环境时,作为教师必须顾及到幼儿身心两方面:一是心理安全,这意味着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的,幼儿能在幼儿园得到大家的尊重,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二是身体的安全,除必须注意活动室光线、色彩、温度、通风等条件外,特别要注意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如易拉罐有没有把锋利的口子包起来,其他物品是否有太尖锐的角等,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适于幼儿活动,有无杂物等,是否会对幼儿造成危险。另外,还要教育幼儿不接近危险品,如插座、电线等。 
(三)关注社会化故事教育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比如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观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颜色鲜艳、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社会化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大班幼儿已经具有很强的自我服务意识,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材料、准备道具,创设自己需要的环境,而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
随着我园故事乐活动实施的深入,如何进一步挖掘创设更丰富的社会化环境来开展幼儿故事教育将是我们下阶段更深入地去思考、探索与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