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作 者:沈洪波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二中学,浙江 宁波 315400)

 摘   要:当前,对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受到了很多教师们的关注,体育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对于激发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起着作用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来讲应该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呢?带着这一想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当前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如下几点:(1)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被媒体披露出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而心理失衡则是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因此,基层教师除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外在健体作用外,还应深入挖掘其内在“健心”作用。(2)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步提升。传统教学理念下,部分基层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习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及技术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的显性价值,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则是体育教学的隐性价值,体育教师应将以上两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若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共同提升。(3)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所有科目所提出的共同目标。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健康发展则特指身体与心理两大模块,而心理发展并不局限于心理品质方面,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也包含在内,例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等多个方面也隶属于学生心理健康范畴。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植根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
首先,教学大纲中的所有体育运动项目均有其特定的规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相关运动规则能够起到规范学生运动行为的作用,团体类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相关规则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体育教学内容练习环节,不少教师会选择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进行,此举不仅能够使青少年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同时,体育竞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拼搏精神的动态形成过程。在相关体育竞赛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监督力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竞赛规则,若有违规,需要全组成员共同承担相应后果,此举能够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以有效培养。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对班内各小组及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强化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专项训练
在体育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体育教师应向学生明确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心”作用,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并添加专项心理教育环节。例如,在篮球教学的主体训练阶段,教师选择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训练,但凡是竞赛就一定会有输赢,在面对竞赛结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并能够对自身及对手在竞赛过程中的相关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对手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当然,在主体训练环节,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完成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心理教育时机。
(三)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通常会随着运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因此,在面对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时,教师可通过运动环境的不断创新与改变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其次,在面对体质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均较差的学生时,教师需尽量为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运动环境,使其心理尽量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应多给予其语言或行为上的鼓励,帮助其克服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怯懦心理,并使其自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的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对运动环境的把控,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结论
总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我们的高中体育要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不应该被忽视,高中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要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通过发挥体育运动的学科价值与功能,引导高中生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促进心理的健康与协调发展,更好地面对高中学习与生活的关键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振兴,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07-20  
[2] 唐新书,高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J].新课程导学,2020-06-18  
[3] 穆朝学,体育锻炼促进高高中生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J].体育风尚,2020-06-17  
[4] 范志远,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J].高考,2020-06-03  
[5] 何兴棋,高中体育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J].高中课程资源,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