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模式的研究
作 者:罗利兰 罗 威
(深圳市坪山区汤坑小学,广东 深圳 518118)
大
中
小
摘 要:在深圳市开展校园足球的10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模式。根据当前模式中汤坑小学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问题,怎样合理解决外聘与在校教师结合、普及与校队结合、训练与学业结合、教练员缺口与水平、教练员的流动性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不断的实践,实现全面普及校园足球活动,为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提供因地制宜的开展模式。 关键词:汤坑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模式
一、前言
在校园足球大环境的带动下,我校于2014年初开始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经过六年时间的开展,我校从零开展校园足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校队成绩在市、区保持一定的优势,学校每周有一节专业教练上的足球课,每学期有“幸福杯”班级足球赛、足球作文比赛、足球绘画比赛、足球摄影比赛、足球颠球挑战赛等,实现了班班有足球队,年级有男女校队,校队每天早晚训练2小时以上。
在我校校园足球工作蒸蒸日上的阶段,我却在寻找和思考,什么样的模式才最适合我校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校的校园足球走的更远更好?这也是我开展本课题的目的,寻找适合我校发展的校园足球模式。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围绕对深圳市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模式的研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从更长远地说,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源自现实实践的结论,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汤坑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制度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是在汤坑小学足球发展黄金时期选取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开展汤坑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深圳市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模式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深圳市汤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经过十年的发展,各校开展的模式五花八门,没有固定的模式。经过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走访了领导、专家、校园足球负责人、教练、足球教师等,发现现今各学校对于自己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没有具体的模式,所以经过对访谈走访各校资料的整理,我在本文对各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模式进行归纳整理,本文将尝试性对各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模式分为以下三种:1、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2、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3、“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
(一)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
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就是说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没有跟足球俱乐部合作,也没有聘请教练,所有的活动组织、带队教练和工作人员都是由本校体育教师来完成的。此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在各校校园足球发展的前期出现,在开展校园足球的前期因为经费等原因,只能选择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来完成。
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它的优点是利用学校自有的资源,不会受到经费不足的影响,同时学校体育教师对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时候能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同时在跟校级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存在障碍,能更好的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资源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它的缺点是体育教师他不一定是足球专业的,所以存在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时候因为专业能力的不足,阻碍了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教师他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还包括每天的两操活动、学校各大型活动的组织、早晚训练队的训练任务等,因为工作量大,不能更好的投入到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二)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
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就是本校的体育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学校是采用外包的形式,把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一切事项,以每学年多少钱的价格打包给足球俱乐部来操作。此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在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前期和后期,主要原因是因为本校没有足球专业的教师或到后期因为人员不够,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只能给专业的足球俱乐部来打理。
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它的优点是专业足球俱乐部他们比较专业科学,对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校队的训练等,都能给到最专业的服务,同时因为足球教练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校园足球活动,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校园足球工作中,同时也能满足学校提的有关校园足球活动的各种意见。
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它的缺点是外面聘请的教练他们对我们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跟各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同时也会受到校园足球经费的影响。
(三)“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提出的“体教”模式,从宏观层面的“体”指体育管理部门,“教”指教育部门,“体教结合”是针对各级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而言的,为了竞技体育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实行两部门之间的结合。微观层面的“体”指运动训练,“教”指文化课学习,“体教结合”是针对运动员个体而言的,即运动员在接受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总之“体教结合”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1]。
以上是国家提出的校园足球发展的大方向,本文提出的“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是在以上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接近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模式。“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是指体育教师与足球教练结合开展的模式。以上提到了单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和单纯外聘教练开展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各有千秋,此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合并,同时也把两种模式的优点综合、缺点互补。
经过走访交流,发现现今只有小部分的学校是以“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此模式的优点是足球专业教师和足球专业教练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校园足球活动,足球专业教师提供学校的资源,负责与活动开展的沟通、与校级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足球专业教练负责提供专业的活动方案和专业的足球教学。
这种模式的存在,既解决了足球专业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也解决了沟通问题,“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能使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保持长期发展。
五、结论
通过行动研究法发现,“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是最适合现今我校校园足球活动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能保证我校校园足球活动能长期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能适合我校校园足球活动的长期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源利用得当,最大化发展校园足球
“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最大化的利用了学校及社会资源,在有限的资源里最好的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本校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初期,也是采用纯体育教师开展的模式,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进驻了专业足球俱乐部,现今我校有2位足球专业的教师和3位足球专业教练。这样既不浪费学校本有的资源,也能借助社会的资源解决校园足球活动发展人员不足的情况。
现今我校教练队伍稳定,教练在这几年来零流失,同时我校教练也采用坐班的形式,在早上带完校队训练后,在学校足球荣誉室休息,每天有足球课,参与学校日常的体育活动,这样能跟学校更好的结合,不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同时足球教练在上课中能更好的发现好的足球苗子,并填补教练早晚训练的空当,提高教练的补贴,足球教练也是体育科组的一份子。这也是我校在资源利用得当,最大化发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原因。
(二)沟通通畅有效,得到各方面大力支持
“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足球专业教师在其中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一线教练在实施校园足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领导和负责人,同时科任教师、家长与教练之间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因此我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到了校级领导、各班主任、各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支持是我们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第一步。这就是“体教”结合开展模式解决了各角色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顺畅了,我们才能继续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三)“体教”分工明确,普及训练两手抓
“体教”结合开展模式是这样分工的,体育教师主要是负责校园足球活动的后勤、普及、管理、计划这一块,足球教练负责足球课、校队训练这一块。所以现今我校的校园足球活动中,班级比赛、足球校园文化、班级足球队等都处于区级领先地位,同时我校早已完成男女队一至六年级的梯队组建,足球校队完善强大,这也保证了我校的校队成绩一直是市级的一等奖,区级的四强。只有分工明确,才能保证足球普及和训练都不掉队。
(四)各司其职集思广益,丰富校园足球活动
“体教”结合开展模式能集合体育教师的创新和足球教练的专业,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尽量的丰富我校校园足球的活动。
六、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的最适合我校校园足球开展的“体教”结合开展的模式,能在有限的资源里最大限度的开展我校校园足球活动,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和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学校训练场地器材有限,影响校园足球活动发展
首先是足球教练员已经严重不足,教练员与学生人数比例太大,急需增加教练员的数量。其次是我校的足球场自然草,足球场除了要满足足球训练、足球课、足球比赛、足球活动等,还要满足学校每天的两操和学校大型活动,所以草根本没有机会长,所以严重的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加之踢球的学生太多,已经没办法满足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
根据以上情况,1、希望学校能尽快的增加教练员数量,尽早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2、上级能尽快的审批通过学校足球场的改造,甚至能多建造一块五人制场地,以此来满足学生开展足球活动和避免受到天气的影响;
(二)学校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体教”积极性
学校要尽快制定教练员加班和取得优秀成绩的奖励机制,体育教师在校园足球这一块的工作量要算进学校工作量中,以此来减少足球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也能确保我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郑婕 陈志伟.“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张博峰.太原市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6
[3]王津.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8,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