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命题的思考与实践
作 者:黄春春
(浙江温州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浙江 温州 325802)
大
中
小
摘 要: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强调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全面化,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则体现出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物理命题就会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注重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掌握。本文从新课程命题的情境化、开放性、探究性以及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命题;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物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评价方式和命题趋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改进评价方式,重设评价目标,更好地引导高中物理学科的教与学,这是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新的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经验,从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命题的情境化、开放化、探究性强化以及强调物理思维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物理命题的情境化
情境化的命题不仅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常识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非常多的物理知识,有些复杂有些简单,在以往的命题和教学当中,学生接触到的更多是被模型化的物理理论和知识,虽然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是比较高效简洁的方式,但是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略有不及。例如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一般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如果具体在生活的情景当中,由于需要进行模块化的处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学生的认知就会受到误导。如用手垂直握着锤柄平举在半空,如果手上的力度加大,那么手和锤柄之间的摩擦力会不会增加。直观感受上,用更大的力气握住锤柄,锤子应该更不容易从手中滑落,但是这种情景当中,手对锤柄施加的压力并不会影响到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作用力的相互原理,无论手中的握力多大,静摩擦力始终是等于锤子的重力的。命题情境化考查的就是学生将物理基本模型生活化,或者说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化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侧重学生这部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穿透物理情境中迷惑人的表现,看到本质的物理知识。
二、物理命题的开放性
新课程的内容中出现了很多跨学科的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物理常识和生活常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命题方面体现出来的就是开放性,不再将物理现象局限在最基本的,最具模型化的简单构建体系当中,而是突破了模型体系,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例如上文提到的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应用的例子,命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滑块和摩擦系数数值构建的模型上,而是带入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构建新的表达方式。面对这样的命题,教学工作者也要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多从其他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当中,发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同时教师也要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或者实验课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去理解和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
三、物理命题的探究性
新课程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命题方面更多体现在物理实验题的多元化和探究深度加深化方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就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准备、操作、记录、分析总结等过程,而不是按照以往的实验教学,规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测量不同金属电阻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工具,讲解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原理之后,就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实践实验。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多发现可以导电的物品进行测量,不仅仅局限在金属物质当中。这样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能够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四、物理命题侧重思维方式
物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学生物理素养的核心,只有掌握了物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探究和运用学习到的物理原理。在命题方面,有时候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公式和物理原理,只要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就能探究和分析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物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始终的,有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例如带电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实验和学习,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总结和运用知识,得出物理公式和原理。也有的则是隐藏在学生长时间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许学生自己都没有刻意留意,但是却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重力加速度的计算,重力我们并不能够直接感知或者测量到,但是可以通过自由落体的测量和计算得出重力加速度,这种侧面测量和证明的思路就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到。
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整体素养的考察,并不是简单地考查一下学生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计算,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评价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方法的掌握。无论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蒋昱.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9):19-20.
[2]薛亚江.基于物理核心素养高考命题探究[J].高考,2020(17):11.
[3]詹克龙.以新课程为背景的高中物理考试命题分析[J].高考,2019(20):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