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作 者:李秀娇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中心小学 516300)

 摘   要: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众多的要素,其中,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是教育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只有在教育中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阶段在意识启蒙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能仅是在知识教学之外进行教学补充,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去实时调整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小学生在知识能力成长的途中理解普世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去独立思考与做人。本文粗浅讨论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以期帮助他人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与多方面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许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学会了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观念,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柔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用无私的精神去培育他们。不得不说,这样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在教育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帮助小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深入人心,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小学生能够受到更大的影响。以下从实践经验出发,给出了进行良好德育教育、塑造基本道德品质的对应策略,在具体的论述中稳步推进了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践行言传身教,用行为规范学生
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引路人,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其言行、思想都会逐渐向教师靠拢。因此,教师需要把德育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强硬地套在学生身上,这样会遭致学生的反感,而是需要适当地表示对学生行为的期许,用鼓励而不是责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时时审视自身,多多回想自己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会自我批评,从而在提升自我修养的同时把这种观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定期举行“匿名投票”,让小学生总结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缺点,比如某次没有参加班级内的大扫除,总是在板着一张脸、没有笑容,对班上某个犯错的人过于严苛等。还可以让小学生把自己想对教师说的话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想说、敢说,从而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如此,教师方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用良好的行动去给学生做出榜样。
班主任扮演着领路者的角色,对小学生能够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因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这样的方式也能帮助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在以身作则中去教导学生,逐渐获得小学生的理解与认同,进而使日常的班级管理更具活力。
二、开展趣味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教育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与独立思维,而一般的德育教育活动更多地倾向于德育知识的讲解与价值观念的分析,其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小学生的了解与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德育学习上的怠惰。因此,班主任可以开展趣味教育活动,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教学调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一些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快乐与自信,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的总结与交流可以使其学会团队合作,在分享观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趣味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从“学雷锋”活动到拜访敬老院,从卡牌游戏到主题演讲,都能够有效引导出小学生的兴趣,将德育教育变得简单而快乐起来。
如,在“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播放雷锋的英雄事迹,从有关雷锋的动画到雷锋的真实视频,使小学生们更深入地接触雷锋这个人物,在了解其生平事迹的同时学习其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班主任可以举行“学雷锋周”“学雷锋月”,让学生们在这些时间段内尝试去帮助身边的人,从帮助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到帮助同学解答难题,从帮助路边的老奶奶过马路,到帮助路人指出目的地的方向等。通过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学生在活动中能够遇到他人的感谢,理解学雷锋活动的意义,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观念更上一层楼。
综合来看,趣味教育活动可以活化德育教学的环境,学生能够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具有极大的裨益。因此,班主任应多多尝试不同的教育活动,保持一个清晰的德育教学思路,最大化地发挥游戏、讲座、话剧等方式的育人功能。
三、组织影片宣传,灌输爱国观念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生极易被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荼毒,包括西方灌输的极端自由思想、反智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邪路。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组织影片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抵御外来意识形态的侵蚀。其中,爱国影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各类意蕴深刻、内涵丰富、情感突出的电影或者动画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共鸣,使其逐渐形成爱国的基本观念。在影片的宣传下,小学生也能初步认识到家、国、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对西方价值观的灌输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形成成长的推动力。
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小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血战上甘岭》《那年那兔那些事》等影片,学习其中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在影片的观看中,小学生能够了解我们国家建立的过程,理解革命先辈的艰辛,领会先烈们的付出与不易。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不同年代的阅兵仪式,让孩子们看到祖国这些年的努力与成长,逐渐树立起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有利于后续德育教学的开展。
影片在视觉的刺激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震撼感,学生在观看中能够获得强烈的感官体验,进而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在爱国影片的宣传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局限于日常的规章制度与知识授课,也要有效地渗透德育知识,真正发挥出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成长。整个教学途中,班主任更要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教学职责,学会理解学生的行为,并在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业鹏.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0.
[2]王洁.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中国新通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