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作 者:阮吉标 (和县功桥镇张郝学校,安徽 马鞍山 238200)

 摘   要: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了对微观和宏观的分析能力、对化学现象动态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对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遵循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构成;特点;策略
前言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大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为了有效提升化学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爱。教学过程充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准确对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设化学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严谨和科学态度,还要注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化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化学能力全方位的培养,达到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我们就如何更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效率,做出以下探究。
一、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初中化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化学学科倡导的是一种以科学的态度来探究和解释生活现象的理念,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的化学启蒙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首先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一般来讲,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大体包括了分析和思考宏观、微观物质的能力,观察和思考动态化学现象的能力以及对实验自主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主要特点为,内因驱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教师外部驱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各种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展开充分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并能够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现现象准确对应,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要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贯彻化学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来激活化学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化学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对化学知识展开充分探索,有效达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理念下,有效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感知,培养运用知识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在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数学的生活情境,能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现象也能准确与课本知识进行一一对应,在这种利用实际生活营造情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也能顺利达到了。例如在学习化学教材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首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熟悉感,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坏,燃料可以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告诉学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是化学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对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至关重要。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营造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熟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来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观察实验变化,锻炼学生动态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变化的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在思考实验变化的过层中培养学生动态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求知精神,让学生在对实验的自主探究中充分掌握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溶液》时,为了让学生有效区分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到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就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为学生准备几种可溶于水的固体物、水以及化学器具,请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并仔细记录下来,通过这种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动态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化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化学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有成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活跃大脑思维,学会如何有效与人沟通合作,并能够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校《碳和碳的氧化物》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且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治时间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联系连接起来,教师可以开展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展示题目,两瓶气体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有效鉴别两种气体的试验方法。根据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合作讨论,思考出有效的实验方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结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开始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自己化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敏.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8,(3):78.
[2]杨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7,(11):52-53.
[3]张典仁.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9,(8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