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作 者:陈卫枝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804)
大
中
小
摘 要: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工作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渠道增多,在接触多元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网络的影响,教师要结合网络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避免学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教育;小学生;策略
前言
科技的发展使得教育事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要结合互联网+的教育背景,利用网络资源来创新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利用互联网+教育背景来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健康绿色的上网环境,确保学生上网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各种网络骗局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平时要给学生科普各种网络骗局,树立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网络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网络授课形式新颖,内容生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还要注重于家长间的沟通,利用互联网来拓宽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利用家校合作的形式来有效开展德育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如何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优势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教师结合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在进行网络活动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优势,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率。要确保学生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网络的使用程度,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有些学校网络平台的服务体系还不是特别完善,致使学生认为用户体验不佳,最终的网站使用率也不够理想。要提高学生对于校园网的使用效率,学校就要及时完善校园网的服务体系,优化网站用户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网站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便利性,随后教师利用学校网站来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实现网络背景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来提升德育教育效率。例如:教师通过校园网发布学生学习生活的最新状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制成各种短小生动的小故事,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定期发布在校园网,并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等,利用这种形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教育效率。
二、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上网渠道的增多,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信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充斥着许多心怀叵测的不法分子,这些人利用小学生的无知来引诱他们上当受骗,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社会阅历有限,在面对网络诈骗分子时,缺乏警惕性,极易受到他们诱骗,最终造成金钱及精神上的损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灌输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学生科普各种网络犯罪及网络诈骗实例,树立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网络陌生人的警惕性,避免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受到损失,确保学生身心都能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定期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网络诈骗新闻以及如何有效防止被骗的宣传片,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安全知识普及,逐渐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面对网络诈骗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三、善用网络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兴趣
网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网络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授课形式灵活便利、形象生动,广受学生和教师的推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授课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利用新颖生动的网课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德育知识展开思考和探究。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由教师进行口头讲述,这种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学生对于知识无法展开具体实际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应情况也无法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应对。网课结合各种生活实例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结合自身实际对知识展开具体联想,增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例如,教师定期组织观看爱奇艺网课《德育课堂》,这个系列的德育知识专门针对小学生开设,内容涵盖了环境保护、情绪调节以及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典型事迹等,学生通过对德育课堂观看,能够有效掌握各个方面的德育知识,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四、增强家校合作共育,全方位推进德育教育有效开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育,学生大部分上网的时间都在家庭,教师平时要注重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向家长灌输网络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树立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确保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全方位推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提高家校之间沟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来建立家校互动档案,家长每日完成教师设置的德育任务并将完成任务后的结果发布到微信小程序,进行签到。教师每天通过小程序直观的了解到每位家长每天任务的完成状况,并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有效促进家校德育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要求教师能够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创造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上网环境,通过家校合作来确保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顺利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秀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211.
[2] 梁海葵."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8):442.
[3]毛心怡.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实践研究[J].魅力中国,2020,(13):35-36.
[4] 吴平年.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