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作业变成孩子的期待 ——小学语文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策略研究
作 者:苏国岩1 王道娟2
(1.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九小学,安徽 淮南 232007 2.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安徽 淮南 232007)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普及,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目光仅仅放置在学生的学科成绩之上。尤其是在教学时,注重建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就要将作业布置的与同学生活相联系,进而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生活化;设计
前言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尤其是语文学科的知识更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涵盖着语文。有位著名语言学家曾说:“语文的外延同等于生活的延伸。”在语文的新课标中也明确表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活实际需要的能力。主张实践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学,就不是活的教育。对此,我们要了解,教学和课堂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课堂引入生活,生活走进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如此,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变化课堂,使其成为多元的课堂,将目光放置到学生的全面成长中来,促进学生能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本文就围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作业布置中加深生活化设计展开讨论,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思考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原来的书面形式,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这些作业的创设要和文章的类型相联系,然后让学生去创设相关的环境,去真实体验作者的感受。此后,可以布置一份书面的作业,让学生把当时体验的感觉、心情描写出来。这样的形式比较新颖,也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完描写春天的文章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去校园里感受当下的天气、当下的季节,去观察小植物的成长,学生只有在这种实地考察之后,才能表达出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组织语言、概括的能力。不仅丰富了作业的类型,还给学生带来了乐趣。
二、记录生活点滴提高写作水平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作业设置中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和汉字等进行熟悉,或者直接去抄写文章的段落。在这些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但是也会限制学生对生活的了解,没办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和写作中。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比如让学生开始学写日记,尝试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有周围的环境,发生的事情,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会思考怎样才能把日记写得更加感人,更加引人入胜,进而在习作中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日记完成的过程中,小学生们能够练习进而加强自己的文笔,也能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写作课上,没有针对某种特定的文章类型的专门练习写作,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任何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始创作,比如可以描写同学们在下课时的场景,或者老师在讲课时的神态,有趣的一堂课、难忘的一个瞬间等。正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教师在教授了比较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文章后,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想象,以我们的文本为基础,在日记创作中进行再创作。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使得想象力得以发散,还能激发学生的多样思维,开辟出新的路径来扩大学生的联想思路,进而免去还要进行特殊培训的压力。
三、创新作业设置拓展课外资源
语文教师一般都清楚地知道,学生们在学习现代小说故事时总是兴趣盎然,但是学习到古诗词时就会有点抵触,因为知道作业肯定就是要背诵全诗。在此,当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尝试通过多种手段了解一下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文化古诗,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诗人创作的感情。
比如,在学习《游山西村》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查阅相关的诗歌解读,进而更好地感悟其中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借景色抒发自己感情的意象。或者是直接搜集与本诗相关的视频,直观地了解意象表达的情感。那么,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能很好地理解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和完善。
四、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生活体验
除了上面的方法外,我们还要了解的是,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不能限制在教室和学校里,而是要鼓励和组织学生走进生活,真正地走出校园,去与生活相融合,进而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进一步地得到提升与锻炼。教师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的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了解和感悟,进而发现生活中涵盖的丰富的语文知识,也能使得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们出去游学,参观博物馆或者是红色革命圣地等,组织学生参加“我是小小志愿者”的活动,让学生去真实地获得经验,获得感受,当孩子们都有了这些体验,在撰写相关的作业时,也就能够有话可写;甚至,这个实践就可以是一个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体验的作业,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因为语文学科的内容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任一环节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不能脱离生活独自进行。对此,教师要将课堂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了解生活同语文课堂的关系,也搭建起有效的语文生活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文课堂的活力,让学生能够学起来更有积极性,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语文、也思考生活,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洪发美.感受生活,丰富语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的实践[J].文渊(小学版),2019,(3):173.
[2]卢金明,芦学枝.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探讨[J].学周刊,2018,25(25):93-94.
[3]王见云.精彩语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生活化[J].未来英才,2017,(16):160-161.
[4]何丽花.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