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图书馆的应对 ——以汕头市图书馆为例
作 者:陈若涵
(汕头市图书馆,广东 汕头 515031)
大
中
小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影响巨大。本文以汕头市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作为室内公共场所,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如何在保障员工及群众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开馆,如何在本次疫情中履行自身职能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图书馆管理复工复产读者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难,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传染性强,影响巨大。在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举措后,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防疫工作仍不可放松警惕。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国家有关复工复产的要求和广大读者的期望,图书馆应该如何安全、有序、稳定地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本文以汕头市图书馆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开馆前后图书馆内部工作安排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疫情爆发期间,汕头市图书馆应地方政府要求闭馆,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制度,部分员工居家办公,为来电及网上咨询的读者提供远程服务。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传染几率。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图书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积极响应上级对复工复产的要求,为重新开馆做好更加全面的准备。
(一)员工管理方面
汕头市图书馆提前对所有员工进行摸底调查,实时掌握每位员工及其家人的健康状况和近14天内的行程,对有疫情严重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的员工暂停上岗,按地方政府有关要求进行14天隔离观察无症状或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同时建立员工健康台帐,实行健康状况日报告制度。
(二)后勤准备方面
特殊时期中物资的储备对于突发情况十分重要,也是开馆后防疫工作重要的一环。对此,办公室充分履行后勤保障职能,多渠道采购疫情防控物资,保证体温检测设备、消毒液、口罩和手套等物资的储备满足至少两周的用量,确保满足恢复开馆的需要。
(三)阅览环境方面
预防新冠病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毒管理,由于新冠病毒存在间接传染的可能性,图书馆对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以及图书、报刊、书架、阅览桌椅等读者容易接触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和定时消毒。根据人流量增加对服务台、卫生间、门把手、楼梯扶手、升降机按键等容易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的消毒频次。当天闭馆后落实对图书、报刊的消毒措施。保证洗手、冲厕设施正常运行,配备洗手消毒用品,并注意及时补充。另一方面,注意保持全馆通风换气,确保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同时,为避免人员聚集,只提供图书外借服务,提前撤销阅览室座椅。
(四)宣传工作方面
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LED电子屏等媒介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通过推送防疫科普图书、视频、文章、漫画等,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转载本地抗击疫情相关报道,引导群众了解、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参与一系列抗疫活动,并推出的“小橙子讲故事”等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正常进行,利用线上平台推送海量免费数字资源。同时,市图书馆也为读者整理推介有针对性的阅读资源,如近期免费开放的学术资源汇总,有助于“心理防疫”的扫码阅读书单等。
二、开馆后的读者管理
(一)实行预约制度,限制入馆人数
在开馆初期,汕头市图书馆通过公众号登记预约制度对来馆读者人数总量进行控制,每天上午、下午接待读者均不超过200人,同时在馆读者数不超过50人,达到人数上限后,将采取“出一进一”措施限流,防止人员密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亦方便工作人员对入馆读者进行管理,是在疫情期间的保险举措。
(二)落实防疫措施,严格健康筛查
图书馆要求入馆读者必须持有粤康码和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体温检测,出入馆均需扫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体温异常和有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或在14天内有重点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和接触史的人员,工作人员将劝阻进馆。12岁以下未成年人进馆的需有监护人陪同。读者进馆后须全程佩戴口罩,自觉使用消毒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杀,相互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交谈,做好个人预防措施。
(三)减少开放场所,降低传染风险
图书馆暂不提供自习室等容易造成人员密集接触的场所,亦暂不提供查阅古籍、工具书等非必要且具有一定管理难度的服务,关闭电梯等易造成人员聚集的区域,在首层展览厅设置统一还书点,引导读者在指定位置还书。顺应广大读者要求,恢复首层少儿图书借阅室及二层中文图书借阅室的图书外借服务。读者入馆办理完图书借还手续后,工作人员需指引读者及时离馆,不在图书馆长时间逗留,减少感染与被感染的风险。
三、执行效果的实际情况与改进建议
从实践初期来看,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对读者限流及进行入馆条件设置对疫情防控是十分有效的,读者对工作也十分配合。馆内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十分严格,保障了员工及读者的健康。馆内的抗疫物资充足,服务场所的限制也使管理更加细致全面,员工积极调整服务模式,在读者管理及图书管理上达到了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消杀工作完成度高,效果良好,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清洁卫生的借阅环境。且在本次疫情前汕头市图书馆便设有自助借还机及身份证自助登记机,大大减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接触,对防疫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但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读者的到馆率没有预期高。在实际操作中,到馆人数通常达不到限流人数,部分读者想到馆后再进行预约,但是由于系统限制,上午到馆读者必须要在开馆前进行预约否则不能入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引起读者不满。对此,本文建议可适当放松预约制度,若到馆人数达不到限流人数,可同意读者到馆后进行登记并入馆。这样虽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但可以使资源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其次,在执行读者入馆限流登记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年纪较大的读者及残障人士,对网络信息不熟悉或无法灵活使用电子产品,无法及时获得开馆信息,亦无法自行完成入馆预约、申请粤康码等操作。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建议可以根据到馆人数实际情况,预留几个入馆名额提供给特殊群体,由工作人员接待,按照原定流程协助这些读者完成入馆预约的操作,或改由人工登记,更能体现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最后,在兼顾防控疫情和恢复开馆的双重压力下,暴露了图书馆存在图书消毒工具不足的问题。图书馆藏书量十分巨大,借阅量亦十分可观,截止2019年底,馆藏纸质文献约98.1万册,全年文献外借服务总量约49.9万册次。仅靠少量紫外线灯对书籍进行消毒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且图书外借的时间较长,图书馆对读者的健康情况及图书使用环境并不清楚,直接上架重复借出对员工及读者的健康不利。对此,本文认为图书馆内部及书籍的消毒工作,不应仅限于疫情爆发期间,应当成为一项日常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定期、长久地执行。同时,本文建议图书馆应采购更多消毒工具,设置专门的消毒室,分批对全馆书籍进行专业消毒工作,避免吸附在图书上的灰尘、细菌、病毒对读者及员工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能及时有效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爆发。
四、对未来的展望及建议
新冠病毒对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防疫措施和社会管理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之成为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到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当中。在疫情期间,人们对新冠的恐惧及知识的缺乏,加之国外媒体的不实报道,给防疫工作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些都体现出提供正确的信息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应履行自己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及社会宣传教育的职能,担负起信息传播及收集的角色。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有关新冠病毒的预防知识和自我防护措施,既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又可塑造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形象。汕头市图书馆疫情期间的各项工作丰富了市民在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但从工作效果上来看,对疫情信息整合与宣传工作上力度依然不足,馆内海报及网站宣传等工作也相对滞后。对此,本文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采购相关图书
图书馆在下一步的图书采购计划中应着重关注医疗健康类书籍,不仅是涉及新冠病毒的书籍,更应采购涉及家庭日常用药、日常防护、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浅显易懂的书籍;为在疫情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等优秀人物设置书籍专柜;且对馆内医学工具书进行更新,采购一批相对专业的医学书籍,满足更高层次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网络宣传工作
加快网站修复进度,在官网建立起相关的宣传板块。并在采购图书后,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图书介绍及宣传,提高读者借阅需求。除转发相关知识外,亦可做出相关知识的整合的推文,并附上相关链接,便于读者阅读。
(三)馆内海报宣传
内容紧贴此次疫情暴发的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且要正确疏导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做到有针对性地科普防治知识,达到使群众自觉加强个人及家庭防护,自觉配合政府实施新冠肺炎防治各项措施,自觉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目的。
我们应当要树立起危机意识,国内防疫形势的好转并不意味着战“疫”的结束,我们必须在战“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战“疫”策略,对图书馆这种室内公共场所的管理必须慎之又慎,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全面取得战“疫”胜利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若涵(1989年4月—),女,汉族,广东汕头,本科,法学专业,汕头市图书馆助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