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

浅谈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

作 者:马 明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研保障中心 201703)

 摘   要: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了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能力对于图书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对馆员素质能力的新要求,提出了信息时代提高馆员素质与能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和资源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员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全校师 生员工,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图书馆建设的层次。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服务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彻底替代了图书馆的传统模式,给图书馆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挑战,对馆员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馆藏建设数字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馆藏逐渐向复合型转变,数字化图书馆已经逐渐取代了曾经的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的管理也从原来的手动操作变为自动化操作,并且这种自动化图书管理方法将会不限制读者对于文献的地域问题,进而促进馆藏图书信息的充分利用并促进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服务内容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以及学生们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已经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广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印刷文献服务,也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信息化服务。比如说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书籍复印、 书籍代购、书籍网络查询以及电话预定等服务工作,以此来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多元化的发展。
(三)理念人性化
我国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就是为学生们提供所需要的书籍,而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就是管理书籍以及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书籍借阅和其他的一些服务等。但是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推进,开展更具有人性化和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
二、大数据环境下对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为重要特征,图书馆不再以馆藏为中心,而是以读者为中心,它将进入以需求为调节手段的动态运行机制,要求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信息和知识服务,对馆员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爱岗敬业、拼搏进取、 不怕苦、不怕累,能吃亏的精神;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的工作姿态,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资源挖掘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以及信息鉴别能力,这样才能从海量的信息流中筛选有 价值的信息提供给读者。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信息服务能力
图书馆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等),还要学习掌握各种新技术(如信息咨询、数据库检索技术、程序设计、信息资源管理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服 务,拓宽服务领域,从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三)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及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馆员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除了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还应对相应学科有广泛的涉猎,如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文学、外语、公共礼仪等,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同时馆员还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馆员应具有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信息跟踪、项目查新、定题分析等活动,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 化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要求,凭借广博的文化知识 和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成为精而博的专 业技术人才。 
(四)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及承担各项工作的能力
图书馆员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担负起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及服务的各项工作重任。由于馆员长期处于枯燥、单一的工作环境,晋升机会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社会认可度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对图书馆工作积极进取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坚强决心。图书馆的学术性,决定了它容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努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精神,需要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需要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和从容不迫应对工作上的困难和压力,自我调节,超越自我。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培训学习
图书馆要加强馆员业务培训,开阔馆员的视野,使馆员在专业上有进一步成长。通过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新技术挑战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工作环境的改变。应定期组织馆员到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合理引进和利用同行先进的经验;定期派专人参加相关学习交流和专题培训,参加国内外本领域的学术会议,把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运用日常工作中;邀请图书馆领域学有所长的学者教授作学术报告,扩展馆员视野和知识层次,更新、补充各学科的新知识。同时,把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与晋升评优等挂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着重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增强馆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信息技能的培养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信息资源整合与推送、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的运用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师生与教学科研的基本工作手段。这无疑对图书馆的服务 模式与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能,如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等,才能为用户提供高效准确的个性化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因此馆员应自觉加强信息技能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注重计算机能力以及图书情报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在信息服务过程中把学术研究与自己的信息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是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图 书馆馆员不仅应掌握图书馆业务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应熟悉数据分析软件,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挖掘具有 实用价值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及专题报告,使新成果与新见解及时得到推广与交流。 
(三)建立竞争机制和轮岗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考核馆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并以此作为依据对馆员工作进行考核,及时淘汰掉一部分工作能力较差的馆员。同时,对于表现优异以及工作能力较强的馆员给予适当奖励,在晋职晋升时优先考虑,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样一来就会给馆员带来“危机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采用轮岗政策,改变一岗终身的就职模式,减少馆员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职 位的“麻木感”,有利于馆员对全馆各项工作都有所了解和熟悉,在各项业务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全面 素质,丰富工作经验。图书馆人员层次复杂,素质水平不尽一致,重新选岗或轮岗可以使馆员避其所短,尽其所长。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各岗位馆员在技术上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岗位轮换,一方面可以加强 不同岗位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能促进馆员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馆员增强 信息意识,掌握获取必要信息的技能。
(四)做好职业规划
任何一份职业,如果不符合自身发展,没定好发展目标,就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茫然心理。馆员个人要根据自身的特长、优势以及能力大小,合理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设置适度的职业期望值,确立合适的发 展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身的条件,难易适中。如果目标实现难度过大,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力不从 心,进而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如果目标太容易实现,则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也不能从中获得满足感 和成就感。在思想上,图书馆员要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内心上认可自己的职 业,按照设定的规划,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向着既定的目标逐步迈进,在实现自己职业目标 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面临巨大革新和挑战,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技能,继续丰富知识,掌握核心本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才能使综合素质得到 提高,进而实现自身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马明,女,1981年8月,回族   籍贯 :安徽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