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审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审计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及具体建设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审计 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审计专业实践环节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工作的枢纽,其独特的教学效果为审计教学界所肯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近年,各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招生人数越来越多。由于会计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很难做到大批量接受会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训。从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上看,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社会工作实践的经历,对审计学知识更是缺少感性认识。为了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审计课程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二、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建设思路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性、技能性。培养目标是各行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专业设置以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再单独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岗位要求体现敬业乐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是指具有会计与审计理论知识、会计与审计实践能力及计算机等知识的人员。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符合上述特点,属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践建设按照开放性、应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应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
(一)加强审计专业教学实训环节建设
目前在审计实践教学环节,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通过建立一个三方合作平台,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的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整理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院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实习基地,安排老师、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以会计、审计专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学院条件,增加学生相关会计及审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时间;模拟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在进行“企业”各项会计核算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强化所学相关会计知识,模拟企业审计业务。学生通过仿真企业审计过程,可以掌握审计的流程与方法,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努力实现审计实训室及会计实训室的创新建设
把审计实训室及会计实训室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实训室。规范审计模拟实训室及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硬件及软件的投入。建设审计、会计模拟实验室,加强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增加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ERP模拟实验环境,增强本专业实践教学功能。建成 “教、学、做、考”一体化的实验室,利用一体化的实验室,开展一系列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专业层面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规范审计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强化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增强实训基地功能辐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按照行业、企业真实生产条件或者仿真生产环境要求,兼顾行业、企业发展,前瞻性地进行建设,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和高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加强与多方相关对口单位联系,多建校外实训基地,并对各实习点的实习生作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各实习生写出实习总结,并进行评比,将评比情况列入考核记载。继续拓宽办学形式,加强院校、校企之间的交流。
在建设审计实训室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手工实训资料,以某一企业某一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基础,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原始凭证、账簿及报表及企业各种内控制度作为手工审计实训的基础资料。安装计算机审计实训教学软件,同时把手工实训数据导入计算机实训软件,做到手工实训与计算机审计实训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建设措施
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三方共建,创造一个三方合作平台,加强与事务所和企业合作,与事务所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每年继续派遣学生前往进行为期至少一个月的校外实习。
(一)成立校企合作联系组织,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成立校企合作的联系组织,该组织主要分析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方法,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鼓励由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多方联系企业并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利用假期送到企业培训学习,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以及聘请行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
多方联系合作企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继续进行,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提高办学层次
通过骨干教师的顶岗实习,使教师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需要。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现实的案例,形成边教学边思考解决企业难题这种教学相长的局面。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学校探索出一条提升办学层次、拓宽人才培养之路。
(四)网络教学环境的创新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空间和内容,扩大了学院教学资源共享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校具备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会为审计专业的课程提供了开阔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多媒体、依托“校园网” 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网络教学,建立起以课程文本(教材)、电子文本(PPT)、网络课程和资源库为基本构架的立体化课程。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图文与音像交互,老师与学生共创的网络教学资源环境。充分发挥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五)引进小型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进学院
在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中选择一个“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管理水平高、发展前景好、专业对口、社会形象好”的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进校园。同企业及事务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完善公司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实训基地的功能、作用。
(六)自主创立小型会计服务公司
高职院校可投资筹办具有审计、会计专业培训、专业服务、挂职锻炼、定岗实习及教研科研等多功能的会计服务公司。这种方式院校免费为会计公司提供办公场地, 会计公司开展工作不需要大型设备和机器,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因此,对办公场所面积要求不会太大,1-2间实训室就足够。公司只需要投入简单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采用这种形式后,对于会计公司而言,可以不支付办工场所租金,从而减少经营成本;对学院而言,可以将校内外实训室合并,减少实训设备的投入。同时,会计公司成立后,学生和老师可以就近在会计服务公司参加实训,减少了校外实训中组织和管理上的麻烦。这种形式也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更为明确。
[参考文献]
[1] 庞卉. 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探讨[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4).
[2] 王红妮. 对审计课程教学质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4).
作者简介:招燕(1971-),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审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