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 者:苗春影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朝晖实验学校 315042)
大
中
小
摘 要: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比较复杂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系统化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起点,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典诵读的实施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诵读经典古诗文,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文。然而,由于现存的一些问题,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为之努力。本文主要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施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实施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率一直下降,在阅读时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赋予了小学语文教师较大的使命感,在小学时期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应加强对其经典阅读的指导,诵读名家名篇和千古美文,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经典文集传承下去。十三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需要提高记忆力的开发,打好语言基础,这对于我国的经典文学诵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名著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展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位和修养。其次,诵读经典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通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课程,帮助小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民族,使他们在了解文章历史的同时,感悟文化的魅力,领悟更加深厚的民族教育。同时,经典诵读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知识覆盖面广了,那么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发展成果。
二、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遭遇的问题
(一)对经典诵读的教学含义产生误解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意义,对经典诵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从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上看,很难界定普通阅读和经典阅读之间的发展界限。因此,很多教师误认为经典阅读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忽视了经典阅读互动性教学任务的设立。导致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价值含义。
(二)诵读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初级阶段,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但是这样一来,教师容易走入传统教育的误区之中,往往形成机械化的教育传播形式,导致学生的诵读课程出现了“了解、学习、诵读”的教育模式,教学整体方法单一。在教学形式、课程结构、评价机制上,也不够科学完善,导致经典诵读的教学成效遭遇着尴尬的局面。
三、经典诵读的方法讨论
(一)因年级而异
就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对于经典的领悟能力和诵读能力较弱,教师在教的时候要结合其具体的水平和特点,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诗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生大声诵读能够在孩子的成长期促进其学习和表达的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记忆力和精神集中的能力,并且很好的锻炼口腔功能,有助于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应该要更加注意学生的特点,注意灵活多变,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上升,教师可以采用先背诵、再抄写、最后进行赏析。
(二)经典诵读的方法应该因作品而异
1.反复诵读,引导兴趣
诵读可以加强对于美的感知,教师要加强引导性。多读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诗词节奏的把握,进而对诗词进行把握,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诗经》的时候往往对于内容不是很理解,但是诗文朗朗上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读的过程中会被韵律感所吸引,接着在读中会有所感悟,受到更多感情的熏陶,达到与古人相契合的境界。
2.情境联想,加强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生联想的教育,学生应用想象去呈现诗词中的美好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图片等形式来进行辅助教育。例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难以马上融入到诗人的情怀中,教师通过一些夜景的图片和思念的情景的多媒体展示,学生会更加好的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3.自娱表演,增添兴趣
学生可以将一些叙述性的诗文等表演出来,加强互动,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在表演的时候可以进行巩固。例如《清明》一诗,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诗人”“牧童”进行对话,这样可以加强记忆和理解,同时丰富趣味。
4.联系诵读,巩固兴趣
将所学的古诗和与之相类似的内容联系起来诵读,获得整体的诗词形象。将同一题材的诗词联系起来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诵读中加强记忆的效果。例如将写春天的诗进行对比,有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春夜喜雨》,还有韩愈的《晚春》,这些比较下来会发现不同诗人、不同情境下的春天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进行细微的比较,将诗文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是我国教育体中的初级阶段,也是无数少年儿童打基础、学知识的教育层次。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改变认识偏差、经验不足的现状,不断创新突破,进一步提高经典诵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2):177.
[2]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31-31.
[3]刘晓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文化传承[J].中小学德育教育.20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