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卢凤祥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中学 52100)

  教学效率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几点浅见。
      一、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
       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
        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为重要,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走进课本,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运用适合于当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例如在讲《赵州桥》一课时,有的教师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用多媒体时要充分结合课文的主旨,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凡事都要有其目的性,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教师还是必须把课本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地把多媒体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结合教材,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导入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如由旧课导入,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用情景导入则应叙述得生动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如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思想特征;以人物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且情节简单的课文,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中的情节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表现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气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这样,在课堂上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大增。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