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什么是科学探究思维、科学探究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思维在实际中的缺失、教师如何加强科学探究思维、从教师到学生的提高进行了讨论与阐述,以期在实际教学中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探究法;教学思维;教学实践
前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1]中提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为了与考点挂钩,更多的教师是以讲授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代替科学探究教育。因此,很多老师自己也忘记了科学探究对于教学的要求,使得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与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完全相违背。造成很多学生只会做题并不会进行科学探究,包括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不具备科学探究的思维,变成以习题为中心的“科学探究”。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思维
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篇科学之旅中对科学探究有着明确的解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而这也是探究一般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科学探究方法所代表的就是科学探究思维,具体表现在面对我们所遇见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便代表着对知识的认知,同时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是因为什么。在猜想后便是进过求证的过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搜集资料、反思评价等。这种思维模式便是科学探究思维的体现,它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得到结论的同时,才能保证我们得到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二、科学探究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的位置处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部分,八年级上册是所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一本书,可以说是启蒙书。在此书中首要出现的就是科学之旅并不是第一章节知识点,在科学之旅中分为“有用有趣的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两部分,而在怎样学习物理这一部分中就提到了科学探究法。这足以说明科学探究法的重要性,而科学探究法所代表的正是科学探究思维。
长期以来物理科学探究仅为“应试教育”这一中心服务,强调接受性和训练性学习,学生只能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的问题去学习,教与学的双方都为了应对考试,不再去思考科学探究中的诸多问题,探究能力很贫乏[2]。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正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三、科学探究思维在实际中的缺失
为什么说科学探究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缺失了呢?
有一个例子:
我加了一个物理教学讨论群,在群里面经常有一些老师对物理知识点提出疑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的一次,有一位老师在群里斩钉截铁地说:“摩擦力是弹力”,其他的物理问题显得不太重要,对于摩擦力是不是弹力也不是现在所要讨论的,因为这个答案显然是错的。上网搜索相关资料,马上就会知道这些奇怪结论的错误。
从这些老师自己提出的“物理结论”来看,在现今的教育中,科学探究思维正在流失。因为长期以来,一提到科学探究大家都说自己会,其实会的不过是控制变量法的相关习题。而对于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正在缺失。科学探究思维告诉我们提出假设后要搜集资料进行验证,而在上面例子中的教师在提出自己的结论时只是提出假设,然后在脑海中大致推导,最后全凭自己主观臆断便得出了结论。而在间这里所缺失的步骤便代表着科学探究思维的缺失。
四、教师如何加强科学探究思维
(一)增强专业知识
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不只是中学物理知识,还包括少许大学物理知识。只有当自身专业知识足够之后,才会对科学探究思维有足够认识与了解,才会真正意识到科学探究思维的重要性。
(二)培养科学思维
对教师:需要及时加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足够严谨,注重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对于许多奇怪的知识问题,要习惯运用科学探究法进行思考,不能只靠主观臆测,要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与论证。
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实验演示,从而获得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3]。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而物理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某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动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把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凝,勇于创新。
五、从教师到学生
(一)格物致知
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都要求我们在对待知识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格物致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与理解,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才能以教师的科学求知的态度去影响学生。而不是对于不知道的知识随便在脑袋里想一想就得到结论,这样只会恶性循环。
(二)训练注重实际
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时,不要太过于局限习题讲解,局限于习题答案。教师更多的是要将科学实验的思维教授给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应培养学生观察和自主探索能力,学会利用物理思维发现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思考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加强交流分析与互动,采用恰当方法分析得出结论。
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两大使命,在注重知识讲授的同时,应更多地用教师本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佚名.物理课程标准[J].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2002.
[2]罗太平.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学探讨.2016.NO46.94.
[3]徐成荣.物理教学中评价制度的变革与创新[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