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XJKX18B304 课题题目: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悦动”课堂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也积极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并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教学模式的限制,无法突破瓶颈,无法完全的与现代教育制度接轨,呈现出了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等特点,整体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意义;策略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从隐形状态走向了显性状态。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因为课程内容的枯燥和单调性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兴趣,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并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有效的改善了这种教学现状。它的运用不仅能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学习途径和学习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多样起来,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1.重视不足。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成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这就说明人们普遍对该课程的认同度不高。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该课程,并且教材仅限于既定的教材,具有单一性,另外,该课程也会被其他课程所占,尤其是在接近考试的时候最为明显。种种迹象都表明该课程即使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模式陈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填鸭式为主要形式,教师所讲的内容也都是将教材上的文字转化成语言,讲给学生听,并没有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深入的解读等,同时也很少用实际的案例去引导学生。加上教师又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所削弱。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阅历和生活经验较浅,对于课程中的道德、法律等内容无法深入的理解,更不能正确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动态性的课件,并配以音乐、颜色等让其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同时还可以将每个插图、每篇文章都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个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会对该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
2.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者真实的案例等,再把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快速增加了知识量,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见识更多了,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如此在具体的生活中学生才能运用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遵守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创建一直是教师所努力的方向。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可以通过各类新媒体技术将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来展现给学生,并通过其中各种功能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教师也通过课件的制作、微课的运用极大地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明显的突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加上多媒体带来的互动效应也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情感,学生由此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播放一首相应的歌曲、展示一些图片等,巧妙的创设出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中、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制作一个中秋的场景:嫦娥奔月、吃月饼、赛诗会等,而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或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然后教师在其中适时的对中秋节的由来、含义等进行讲解,如此学生就会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等方式来充分感受中秋节的团圆气氛,体会中秋思亲的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也会因为该主题而产生更多的互动,比如教师会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会纷纷发言。由此课堂氛围被激活了,学生也对该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才会充分的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才会更愿意去学、去动手实践,并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由此达到知识内化于头脑的目的,打造了悦动课堂。
2.开展当堂测验。通常我们都会在最后的考试阶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很多学生会一边学一边忘,最后不得不手忙脚乱的从头再学习、再背诵,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最后不但教师对该学生不认可,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削弱。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当堂测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能充分而全面的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此作为依据来调整教学思路,让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愉悦,考试的时候也能游刃有余。比如我们在讲述《我不拖拉》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个不断走动的闹钟和一个小朋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然后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来回答:这个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大家觉得视频中的小朋友在这一天当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那么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当堂就能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从而便于他们的理解和认识,也能让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多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复习、预习。而在这个过程中要一改以往的书本作业,而是将书面作业与各类软件作业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讲课堂上制作的课件通过手机终端等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复习;让学生安装对应的教学软件,比如安全教育平台等这类软件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模块的观看、家庭作业模块的完成来将视频中所涉及的课堂知识予以巩固。
五、结语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抓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特征,掌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通过情境的创设、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当堂实施测验与评价来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悦动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连章《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邓生锋《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