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作 者:吴国青 (雨樟中学,贵州 兴仁 562308)

摘   要:钱学森说:“思维科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智力开发的基础。”高士基说:“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数学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堂真正精彩而有效的数学课堂一定是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思维“大战”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尽显数学课堂风采。本文笔者就以此为论点,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课堂教学

前言
俗话说:“知识无穷无尽”,尤其是数学,题海无涯,而且课堂教学又总是受时间与范围等因素的限制。当下,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围着书本和教师转,就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不能多思考和多方面去灵活解题;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是依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或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久而久之,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课堂也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波澜。所以,如何唤醒课堂,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已成为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学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1、多样化教学活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确实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但是也不能凭此就认定数学这一门学科是一门死板的学科。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形式多样,从数学习题来看,大部分习题的解题方法都不是唯一的。由此可见,虽然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是数学也是一门多样化的学科。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而言,我们首先应该在多样化的数学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时,我们首先可以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平移过程,在观察中请你体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提出问题:你如何验证你的结论呢?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接着继续提问:①三边确定的三角形唯一确定,如果我们去掉一条边,这个三角形还能确定吗?那么你需要添加什么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并验证猜想;②如果两边对应相等,其夹角不相等,而是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验证猜想,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设置习题训练。
如此一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SAS”,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序思维的能力;在应用“SSS”、“SAS”公理时,逐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在习题训练中逐步形成实际应用的能力。 
2、设计程度型问题,发展学生敏捷思维
  思维敏捷性是思考问题的主体能够对客观事物作出敏锐快速的反应。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就是指设计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准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能设计出适度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会自然产生。
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如果安排在让学生求出方程x2-2x-3=0的两根为-1、3后,就问大家能不能找到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学生很难想到计算两根的和与积,激发不了学生思维,但若作如下安排:先出示两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和不为1的两组,要求学生计算出方程的根,然后教师问:“观察笫一组(二次项系数为1),它们的根与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之间有什么共同规律?”出示方程ax2+bx+c=0,让学生用式子表示两根之和、之积;再让学生观察第二组方程,提问:“能否得出相似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样的设计问题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回答踊跃、思维敏捷。
3、改进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让学生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大多数初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只关注题型的归纳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考虑当前形势,如果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义务教育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改革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倡一题多解。初中数学体系中包含许多类别的知识,各个类别的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提倡一题多解也有助于打破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样以《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定理与证明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证明方法,不只是局限于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也可以用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来证明,甚至可以先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它是更加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解读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学会创新。
小结
总言之,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思绪飞扬、积极热情,课堂氛围和谐民主的课堂。在倡导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今天,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设计,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以此点燃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当然,关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数学思维以及以何种方式来培养,远不止笔者上文提及几点,更多教学方法和建议有赖于各位同行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02):38-38
[2]朱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02):34-35
[3]都跃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1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