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 者:孙珊蓉 (湖南省娄底市第八小学,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小学教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前言
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促进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进一步在整体上提高社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这对于改善我国社会的风气和面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立足于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目标和要求,探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当前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产生长期影响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地位,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理论知识。小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虽然能够应付短暂的考试,但却不利于小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严重的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的综合培养,更不利于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更新教学理念,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调整教学模式,还要引导小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我们爱整洁》这节内容时,不仅仅要教育学生能够初步的懂得整洁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操作形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小被子或者若干衣服等,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折叠被子或者收拾、折叠衣服,然后看看哪位同学折叠的衣物相对更加整洁一些。学生在参与这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对整洁一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整洁的过程,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生活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直以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都与小学生的实践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吸引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构建一个生活化、趣味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都重视对学生开展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的法治方面进行教育,部分教师会考虑到社会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在教学时会避开这些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是较为片面的,无论是法治内容还是道德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须要涉及、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小学生常常由于缺乏经验和常识产生错误的思想行为,比如,乱吃东西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经受不住诱惑被诱拐等等。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创设实际的生活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红绿灯标志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同时让小学生能够遵守日常的交通规则,出行注意安全,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教学情景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个视频,视频当中的汽车右车灯闪烁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代表什么含义?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回答出:汽车右车灯闪烁时,汽车一定是想要右转。同学们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可以准确的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不仅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仅是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还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侧重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带领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加深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为小学生日后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师在讲解《不做“小马虎”》这节内容时,可以鼓励小学生主动发言,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生活当中因为马虎而犯的错误,然后再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纠正这种“马虎”错误时采取的措施,敢于发言的学生不仅更加自豪和骄傲,其他同学们还会引以为戒,杜绝“马虎”事件的再次出现。这个过程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还构建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全方位的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春平. 浅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8,(04):12-13.
[2] 谭丽君.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教学研究,2016,(12):54-55.
[3] 周芳. 浅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教育,2017,(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