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 者:张 华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255400)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 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5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张语歌,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刘诗雅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语歌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语歌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张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二、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歌唱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是比较繁琐的,吐字、发声、音准训练、口型等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的内容,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里对学生的钢琴辅导,手形的严格要求和纠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形不对,或者手练塌了,则弹奏的音乐会失去一些应有的音质美。但音乐课上的歌唱教学,对这些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太专业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质。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一次课堂上,有名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为什么总是学不好,而别的同学学得都比我强?”问完,她的眼泪就出来了。了解她,她一直是位矜持的学生,罕言寡语,有此一问,看得出她实在忍不住了,而忘却自己的矜持,忘却可能随即而来的哄堂大笑。果然,课堂上一片大笑,被我严厉着制止了。我告诉学生们:“不要嘲笑自己的同窗好友,同学需要帮助,大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才是,而不应该是嘲笑。”但我明白,我能一时制止大家的嘲笑,却不能制止这个已成的“笑料”,她的问题一定会成为所有学生课间的热论话题。有此担心,所以我索性趁机通过这件事向学生们上一堂教育课。我清楚,与其大讲道理,不如列举具体事例更有说服力。稍加思索,我向学生们讲了个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到生活在海边的表姐家去过暑假。一天,表姐神秘着拿给我一颗珍珠。珍珠非常美丽,看得出定是价格不菲之物,于是我问表姐:“珍珠是哪来的?”表姐说是她自己的,好一阵羡慕。接着又问她:“能告诉我珍珠是啥变的吗?”我只知道珍珠是在蚌体内育成的,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原材料是啥。表姐告诉我说:“珍珠是沙子变的。”轻描淡写的一句回答,却让我惊讶异常,“沙子变的珍珠?这怎么可能啊!沙子那么不值钱,怎么会变出珍贵的珍珠呢?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沙子,咋从没见过哪粒沙子变成珍珠了呀?”表姐笑了,抿着嘴说:“珍珠是沙子变的一点也不会假,只是变以前你看见的是沙子,变成后,你看见的是珍珠啊!你没想过要把沙子和珍珠联系在一起就是了,其实所有的珍珠都曾经是一粒沙子。”当时并没有对表姐的话过多地在意,甚至有搪塞、骗我的想法。但当我渐渐长大后,书读得多了,我终于发现表姐并没有骗我,世上所有的珍珠真的都是沙子变的,都曾经是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子。并且,能变成珍珠的沙子未必就一定是最美丽的沙子。然而不同的是,有的沙子变成了珍珠,有的沙子依旧是沙子……讲到这儿,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兴趣盎然,但当我向他们提出问题“谁能知道我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什么,这个故事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时,无一能回答得上来。
  笑了笑,我语意深长着对学生们说:“能变成珍珠的沙子未必就一定是最美丽的沙子。有的沙子经过后来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蜕变,终于脱颖而出成了珍珠。而能成为珍珠的毕竟是少数,依旧是沙子的是大多数。道理很简单,就是说我们所有人在起点上都是同步的,就像你们,都是懵懂着开始,像沙子一样平淡无奇,关键是将沙子变为珍珠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磨砺精神啊!”
  见学生们开始若有所悟,很高兴,预期效果实现了。为巩固,让学生们牢记,我继续说道:“像很多人一样,爱因斯坦曾经是一名极普通的职员,后来成了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流芳千古,这是个由沙子变为珍珠的最好证明;你们都学过‘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匡衡出身贫寒,但他求知如饥似渴,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学者,这种精神依然流芳后世,成为一代代学子的楷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由沙子成为珍珠的典范实例,因此说,我们不要嘲笑任何人,能成为珍珠的未必开始时就是最美丽的,或许就是最不起眼的那粒沙子啊!”这下学生们都心领神会了,见他们不断点头,我赞许着颔首微笑。
  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不甚赞同,起跑线上都是沙子,而成为珍珠,还是要靠不断的努力才会获得啊!也许我们是一粒沙子,但我们不要为出身卑微而自卑,不要为没见到成绩而颓废,经过不断地磨砺,我们都会成为光彩夺目的珍珠。
  也许,沙子变成珍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大多数人害怕这种磨难,大多数人也会遇难而止,这时,就造成了坚韧不拔的沙子变成了珍珠,怯弱者终究难成正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意志薄弱者常输,坚定着常胜啊!
  临下课时,我又对学生们这样说:“孩子们,起跑线上我们都是沙子,但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变为光彩夺目的珍珠!”我想,这堂课一定对学生们起到了不小的教育意义,或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篇幅所限,不再做过多地总结。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从新时期的需求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