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物质生活急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道德的状态却面临着挑战,大学生就面临着各种道德困境:人生信仰的缺失、人生理想淡化;以个人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过分注重物质享受、缺乏高雅精神追求……这些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环境、家庭与大学教育这些外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特征的内在原因,因此对于大学生道德困境的超越研究也应从内外两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困境 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不断的提高着,但随着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问题也越加凸显。精神生活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反应,因此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变而改变,这对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提出挑战,而马加爵、药家鑫等事件更是典型表现了现时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一、现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表现
(一)过分注重物质享受、缺乏高雅精神追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一些问题,对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许多大学生在物质消费中出现的攀比心理,无论是穿衣还是电子产品,他们都要追求最贵的,甚至出现与自己经济状况不相符的透额消费,在他们心中勤俭节约代表的是贫穷。而对于精神生活,他们反倒没有高尚的追求,他们会天天刷微博,却缺乏对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于一些人文课程,他们会觉得毫无益处,并忽视自己的精神追求。
(二)信仰缺失、理想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观念的多元化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都有一定的影响,现今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混乱的现象,他们有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怀疑和批判,也不再信仰共产主义。 在思想观念的混乱的现实情况下,很多大学生都缺乏信仰,甚至连人生理想都淡化了,他们在本应该最激情澎湃、充满理想、充满信仰的年代里,却过多的在暂时物欲中沉沦,一切用金钱来衡量,更别提拥有能为一生所奋斗的人生信仰、人生理想。
(三)以个人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在家庭的宠爱中长大,难免会有“皇子”、“公主”的优越感,这就使得他们多少带有个人主义思想。一些大学生认为追求个人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实现个人利益永远要摆于第一位。而当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与自己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先考虑自己。对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选择逃避,他们会谈论社会责任问题,可是在落实到行动中他们则过分强调自己,而忽视集体利益、社会责任。
二、现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社会的道德体系也处于交替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大学生经常面临社会道德的“双轨标准”而无从抉择。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也会在腐蚀着大学生的道德思想。
而高校教育作用发挥的缺失同样也是现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形成的原因,目前的高校教育存在抽象化、知识化、理想化的特色。抽象化体现在目前高校的教育存在思想道德理念的强制灌输,而这些灌输并不能深入学生心里,知识化则是变现了目前大学教育一味强调知识的教育,却忽视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道德力量。最后大学生教育还存在脱离现实社会的问题,而脱离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毫无益处的高谈阔论。
在家庭教育中则部分出现了缺失空白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而教育孩子的问题则是学校的任务。因而很多家庭出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障碍,很多家长伤心于自己辛辛苦苦,孩子却毫无触动不思进取,而孩子则苦恼于家长不理解自己,感觉自己是孤单一人。这样存在阻隔的家庭教育对于帮组大学生走出道德困境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二)内在原因
当然大学生自身的特征也是大学生道德困境形成的一部分原因,因而在分析成因时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无法忽视。首先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于许多问题大学生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使他们在道德决策是就会存在偏激等问题。再而,大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哪怕是一些自己长期的错误的道德思想,他们都不愿意听从他人建议去纠正。
三、现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超越
(一)社会层面
对于大学生道德困境的超越,必须要从社会层面入手,人不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十分重大,因而,要解决大学生的道德困境问题,首先要解决社会层面的一些相关问题。目前中国社会部分的存在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人与人之间冷漠、诚信缺失等问题,而这些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就是功利、自私等不良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对现时代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更是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目前,大部分大学却依旧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对于解决大学生道德困境无疑起到了推迟作用。为此,高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高校教育中现在必须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认知教育,并相应的开展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课程。同时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挥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作用,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给予学生直观可感的道德教育。
(三)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虽然大部分大学生会异地求学而离开父母的怀抱,但是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依旧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充满正义道德感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家长自己在面对道德困境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以此为孩子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应积极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的道德困境。
(四)自身层面
大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的时候,真正能从本质上克服这些困难的,落脚点还是在大学生自己身上。一方面大学生应自我努力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践履与道德思考的自我明辨,其实质就是能让自己做到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造。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要主动的参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道德思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将此落实到行动中去,那么道德的力量也就难以实现,大学生可以积极的参加寒暑假实践、日常志愿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自我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 胡传明,陈施施:《后物欲时代大学生道德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J],南昌大学学报,2010(5).
[2] 汪怀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9(9).
[3] 荆蕙兰,王璐:《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