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原因与对策
作 者:李建成
(湖南省双峰县印塘乡中心学校,湖南 双峰 417708)
大
中
小
课题研究:外出农民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在近年间出现的一种社会问题,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现状,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中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我国的农村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社会在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之一,虽然是一种社会发展问题,但对于农村地区儿童造成的成长伤害却是切实存在的。留守儿童不仅面临着双亲长期缺失的家庭教育问题,而且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甚至部分留守儿童连基本的教育问题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 留守儿童家庭基本现状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现实因素在于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发展以增加收入,而他们的子女却不得不留在农村地区。而之所以青壮年劳动力要选择外出打工,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传统的农耕活动收入过低,因此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现状之一就是家庭收入较低。除此之外,父母年龄年轻化、家庭成员大多是三代同堂也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特点。
2. 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现状
笔者对我校所在地农村的走访调查,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发展情况以人数区分可以分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发展和父母一方外出发展两种;以工作地点区分则分为省内及省外两周情况;以时长区分则分为长期外出发展和季节性外出两种。从以上区分来看,父母一方外出的、在省内的、季节性外出的形式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要较小,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双方常年在省外打工,长时间缺失父母的陪伴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3. 留守儿童监护基本现状
由于父母的外出发展,我校所在的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属监护,由于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他们基本上只满足他们吃饱穿暖,对留守儿童不知道怎么教育也教不了,造成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而对于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则往往呈现出对父母中的一方极度依赖的问题。笔者还发现有个别留守儿童是两兄弟或两姊妹相依为命,较大的一个往往既当爹又当妈,这样的留守儿童就谈不上有家庭教育了。
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留守儿童的个性品质缺失问题及原因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监护方法都是无法达到父母监护的细致和周到的,因此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绪及人格缺陷往往无法得到重视,由此就会发展为留守儿童的个性品质缺失。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个性品质有两种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一种是部分儿童极端顽劣,不服从监护人的管教,厌学,并且存在小偷小摸等恶劣行为;另一种是部分儿童则性格极端内向,不愿意同其他人沟通,心理极为自卑。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怨恨父母的倾向和情绪,他们都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不能理解外出赚钱为什么那样重要,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
2. 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
笔者调查我校所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他们由于年纪较大,有些老人自己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监管留守儿童,让他们自生自灭。有些农村老人沉迷于打牌赌博,对留守儿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此不能做到对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护理,致使留守儿童安全问题频出。一般性的安全问题包括留守儿童外出游玩受伤、意外死亡等,今年来留守儿童被拐卖、性侵等恶性安全问题也有发生,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产生原因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双亲缺失,其监护人对于他们学习的监督力度往往非常低,甚至有部分老年监护人仍然坚持“学习无用论”,纵容留守儿童的逃课乃至逃学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没有人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苗头时,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因此留守儿童群体中的学习成绩往往较同龄人较差。
三、 解决当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方法
1. 由政府主导解决对于留守儿童的安置问题
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老体弱的祖辈亲属监护,他们缺乏有效监管,政府应当首先出面主导,采用建立留守儿童学校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留守儿童学校不仅要履行一般的教育职责,更要保障留守儿童的日常健康饮食,并为儿童陪伴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以便对儿童在日常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解决。
2. 农村社会应当更加宽容的对待留守儿童群体
笔者通过对过往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即便有些人在小时候经历过“被留守”,但他们在成年后的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不错的学历和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究其原因,这部分人都表示,即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父母的关怀,但邻里、亲属,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由此帮助他们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对于留守儿童的一个宽容和关怀的环境,也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
3.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因素在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村地区的收入无法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很多农村青壮年群体外出发展,由此生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因此,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发展当地的经济,振兴乡村,使我们的乡村留得住人,农村青壮年在乡村就有很好的发展,没人愿意放弃对子女的教育离乡背井。振兴乡村,让大多数人能在家门前就能实现就业,使他们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让我们的儿童接受更多的父爱和母爱,享受更多的家庭温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发展问题,应当对其增强重视并及时解决。政府自身应当发挥行政功能,带头增强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安置工作,社会也应当给予留守儿童一个更为宽容的环境,从而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大力实施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立人,岳金屏.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74-78.
[2]杨梅,王小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述评[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4):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