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模式、多层次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高少伟
(烟台机械工程学校,山东 烟台 265400)
大
中
小
摘 要:多模式、多层次电子电工教学实践则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这能够让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多模式、多层次;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
新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实施多层面的全面考核体系,这种方式能够从多方面全面来衡量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从各个方面相互结合,才是对于学生综合实力的客观评判,这样的考核体系才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充分地挖掘,思维得不到拓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转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实践教学方式。在学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定律与定理,其次在电路分析依据以及方法的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掌握用支路电流法、戴维宁定理以及叠加原理等方法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电路图,从而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方法。在学生动手绘制电路图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强化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应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学生们所了解以及掌握的知识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的知识时,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与定律、分析依据与方法以及利用相量图来分析电路,进行多参数混联电路的计算等方面,学生的了解以及把握程度呈现层次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清学生的基本层次。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帮助学生掌握三相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要进行电路计算的辅导。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构建磁性实践课堂,综合教学的深度、广度以及速度,立足于大多数学生,依据接受程度来开展教学,例如对于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知识可以开展全面教学。最后,要注意分层的互促。对于连基本定律以及定理都理解不透彻的学生,要采取个别激励政策,积极引导、观察,丰富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从而正确掌握三相电路的相关知识。
三、树立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在电工与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学生在择业时必备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知识时,要想判断电动机能否起动,教师可以展开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以及掌握转差率、转速、同步转速这三者之间关系,同时对同步转速与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引导。通过推导转矩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额定转矩、最大转矩与起动转矩之间的关系,进行额定电流与起动电流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整体组员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促进了小组的高效率运转。同时,在进行电动机启动探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竞争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奉献精神。在学生相互信任、沟通、关心以及合作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空间,有助于培养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促进课内与课外结合,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作为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要进行明确界定。在多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贯彻新的教与学理念,科学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切以教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对学生来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活的教科书,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了单一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束缚下,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上,实践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要强化交流、沟通、互启以及互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分享自身的知识、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在学习与电动机控制相关的知识时,教师要想学生介绍传统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从而让学生明白新型电动机控制电力原理的特殊性,因而在常用的低压电器的结构与作用分析上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由于直接启动电路与降压启动电路在原理以及作用上都与传统电动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在教师传授自身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实践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强化自主思索以及探讨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找寻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提高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一直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很不利于课程的展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与意义。多模式、多层次的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它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也能够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6年09 期.
[2]杨风,郝骞. 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 山西科技;2016年01 期.
[3]黄艳芳,赵晶,曾建唐.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A].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