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大部分都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片面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尽量缩短儿童童年期以及强调教师主导等问题,没有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重视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求,使得现如今很多幼儿园科学教育并不有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根据儿童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本篇文章探讨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教育价值;问题;策略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起步相对较晚,而科学教育一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替代常识课,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依然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被等同于知识教育
在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被当作知识教育,将知识的掌握作为教育目标的首要目标,为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做准备。教育目标的主要线索就是知识,具体到每个年龄段,就可以氛围大班、中班和小班儿童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系。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很难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会导致他们失去求知的欲望。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幼儿园科学教育有着明显的“小学化”特征,这种教育模式让幼儿过早被应试教育所浸染,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违背了科学教育的本质。
(二)科学教育被认为是尽量缩短儿童童年期的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缩短儿童童年期的教育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这种忽视儿童成长规律、童年生活的教育理念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还是会存着这种问题,十分迷恋对于“神童”的培养,过于强调他们的智力发展,比如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设计很多科学游戏,这些基本都是以纯智力性的游戏为主,目的是为了能够超前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应变能力。但是这种成人视角下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很难让幼儿体会到自由探究的快乐。
(三)科学教育被认为是成人教育者主导的教育
缺乏对科学教育本身的正确认知,也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清晰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内涵,他们觉得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习各种科学实验、动手制作,而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也都是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师一直处于权威地位,从科学教育的开始到最后活动结果的评价都是一人做主。这种成人教育者主导的教育,并没有体现出科学教育的本质,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也不利于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构建。
二、有效解决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的方法
通过上述可知,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效果,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儿童化”的实现,即让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真正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需求,发展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以及精神,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儿童化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儿童化,其实就是指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站在幼儿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高度上来确定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其出现点是将幼儿的全面发展,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探究科学的需求放在首位,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促使幼儿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周围事物与现象的科学认识,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以及积极主动性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应该注重对于幼儿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的培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儿童化
科学教育目标的儿童化,还需要教育的内容儿童化,这主要是指的在选择和制定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内容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需要充分考量科学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可接受性和趣味性、启蒙性和广泛性等,使之教育的内容更加接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维果茨基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学前儿童则应该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大纲的程度来确定,在实施大纲的次序上,应该是符合儿童丰富情感的兴趣,符合他们与一般概念相联系的思维特点。”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活动应该要先实现教师的大纲转变为幼儿的大纲,其程度也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程度;其次,在实施大纲的次序上,也应该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这个次序不是不可变动的、预定好的,是需要教师与幼儿兴趣和水平随时调整的。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与兴趣爱好,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深度都应该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的儿童化
科学教育方法的儿童化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实践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在组织形式或者手段方面都应该基于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既要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提到,“人类一般认识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教师应该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活动过程,应该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促使幼儿实践,教师则需要尽可能准备多的教学素材,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效果得到提高。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的儿童化
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可以促使教育及时纠正其中的不足,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的儿童化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其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评价应该经常化,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一般都是经常开展的,如教师组织的随机和有计划的科学活动,以及幼儿所进行的各种自主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经常性陪你更加,有助于教师及时对教育目标和策略的优化,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成长;其次,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白评价不是为了来判断幼儿的智力水平高低,给幼儿贴上好或者不好的标签,是为了了解幼儿目前的实际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支持;最后,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起点、速度等存在差异,其学习方式和思维特点都不一样,教师不应该对此进行比较,要更多关注到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多鼓励他们。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去儿童化”问题比较严重,对科学教育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才可以确保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槐青.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7):60-62.
[2] 罗淋, 曾玲. 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都市家教月刊, 2015(4):222-223.
[3] 何玉华.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新课程(上),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