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合作精神是目前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进而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合作训练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训练;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1、引言
合作训练是互动教学方式之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合作训练对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训练的重点是“合作”以及“互动”,通过在教学中建立互动合作关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量。新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合作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在建立合作关系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将这种合作精神能够迁移到生活与其他学科当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合作训练的特点
在现代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尽可能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身心的发展,首先,就体育教学本身而言合作训练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基础阶段,高强度的训练对小学生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合作训练在教学尺度的把握上并不容易。其次,合作训练作为新时代的训练方法体现了体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合作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提升小学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合作训练在实施的过程只用比较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从心理上分析小学生更喜欢团体性活动,通过合作训练能够使小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不仅满足身心训练指标,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的成长。
3、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1合作训练内容表述不明确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很多学校虽然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小学生的合作训练但是合作训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训练内容不明确。有的老师将合租训练视作分组训练,在教学中延续传统的分组教学的形式,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却没有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将体育活动视作课外活动,因此对于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体育活动开展的难度。
3.2教学内容有所偏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运动技能的选择,尤其是田径运动,这样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让对田径不感兴趣的学生望而却步。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教学具有坚毅的品质,对于教学内容的偏重容易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难以体现合作训练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将武术、空竹,毽子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来,丰富合作训练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参与度。
3.3合作训练缺乏互动性
合作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然而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合作训练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互动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师在组织的体育活动缺乏高效性与互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应付与倦怠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合作训练的方法
4.1合理分组
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确保训练方式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合作训练在初期应用阶段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例如,在4人接力的常见项目类型当中,对学生分组时不能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的群体划分方式进行划分,而是要确保四人接力在每四个人一个小组的基础上,具备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差生;或者是按照1名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差生的标准进行划分,这样分组技能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激发差生的赢取比赛的欲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比教师亲自传授更加可行。另外,中等生作为上升空间的群体,可以与差生与优等生交流,达到传帮带的作用,贯彻了合作训练的理念。
4.2科学测评
测评工作是保证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测评内容仅仅依据分数来决定,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以及天生不适合运动的学生并不公平,因此,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体育教师在测评过程中应当按照科学标准来完成。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测评工作当中,将测评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包括日常的课堂表现、其中测评结果、期末测评结果。日常测评比重要在50%左右,其中测评结果占据20%,期末测评结果占据30%。教师在实施策测评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基础性成绩,在结合学生的自身特长进行测评。通过科学的测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性,同时还能让小学生体育成绩在及格线以上,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加努力锻炼。
4.3分步骤训练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求学生的长久性进步,在层级提升的过程当中小学生的身心变化与身体发育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力量以及速度的训练上应当分步骤进行。分步骤教学作为有效的合作训练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训练上获得较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分步骤训练还能够针对学生训练的某些薄弱环节进攻克,在掌握要领之后防止后期问题反复出现。例如在跳高项目中,由于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刚刚接触跳高会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教师仅仅做完示范就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几乎很少会有学生完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先集中学习再进行分组训练的模式,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教师示范,然后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探讨,教师示范并讲解训练中的典型问题,让小学生进行训练,最后根据重点问题分组训练,训练之后学生自行合作交流问题怎样才能既轻松有完美的完成动作。
5、结语
本文对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学比较符合预期,整体上的教学成绩值得肯定,日后应该继续在合作训练上深入研究,强化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思奇 .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与启示 [J ].体育学刊,2005(9).
[2]董金明.谈体育教学中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J].今日信息报,2 00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