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作 者:买秀芳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中学   553000

【摘  要】 贵州新课改实施已是第三个年头,教师们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积极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我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有幸在贵州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个年头就开始尝试,视为先涉足者,我仅以此文来谈自己在这三年的课改教学中的一些粗疏之见,探究并总结经验,以期进步!
[关键词] 教学针对性 自主探究 高三复习课 模块拓展

一、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期待在45分钟内完成是很紧张的,如果缺乏了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广泛的搜集资料,教室上课会有种“赶集”式的模式,内容多,课时紧,学生就像被动的篮子一样被灌装了许多,但到底吸收和消化了多少那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是完成了,但学生的“学”却被淡化了。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缺陷性的,一方面学生对所教的内容不熟悉,另一方面课堂实际利用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是从强化学生的预习活动入手,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师生课堂互动的层次,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更进一步的增强政治课教学的深入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讲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六盘水市政府如何为民服务的资料,主要利用网络的形式,进入政府官方网站去体会了解我国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以及该怎样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课时有积极的学生查阅了更多的政府比如说有查到贵阳市政府的作为的,有查到国务院的作为的还有的查阅了发达地区的政府行为有的查阅了西部落后地区的政府作为等等,非常丰富,有机的充实了这节课的内容,形成对比的同时,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动手动脑把书上相对高深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具体而生动地实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改意识,不能涂鸦式的满堂灌,要认识到树立教师引导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的有机统一。首先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要能充分的认识到,在教授内容中哪些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和组内合作完成的就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生成,教师在此时只扮演引导与点评的角色就行了。这有利于形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乐于体验乐于挑战自己,也有助于让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其次,在有些重难点上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教师精讲并细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积极引导这二者之间拿捏有度,有张有弛。仍然以上面提到的课为例,再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政府的职能,政府的性质,宗旨与责任都属于我自己精讲的重点内容,再讲之前让学生来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谈他们的认识,最后我一边点评一边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
三、要有模块拓展并注意各模块知识的资源整合
高素质的学生需要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思维,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挑战也是教师在驾驭高中政治课时应有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对于高中新课改后修订的政治教材而言,更加注重对模块知识的构建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内在知识和逻辑联系,需要教师和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一课,一单元,一本书,以及整个政治学科!虽然说做到这一点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都是相对有困难的,但我们必须去这样尝试,让学生也慢慢培养起这样的一种宏观构建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对做政治的大综合题还是今后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资源模块的整合上更需要下大工夫的应该是政治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建立起自己的宏观知识体系,才是货真价实,更好的去为学生服务!在此问题上,我在每课每单元以及整个一本书学习之前就做了最基础的知识建构,让学生不厌其烦的根据新教材每单元呈现出来的“蓝色页面”的单元知识构建有认识,并能把教材内容整合成自己的知识条理。凡事认真做的学生已初见成效。
四、严抓基础,突破考点
政治教学到了高三,也就是攻坚阶段了。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繁重,仅仅是政治一学科就有四本必修和两本选修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容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步入高三的复习课呢?教师要从时间空间维度上帮助学生把握好学习政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就我自身的实践而言,高三第一轮复习尤其关键,教师要以板书的形式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点,这是第一次构建必须要体现出板书设计的条理性,层次性和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要求有更高发散思维能力的同学能实现知识和维度的跳跃,由一个点一段材料一个问题不断触类旁通,挖掘筛选出多角度的知识和答案,而做到这一点要纵横贯通整个四本必修的内容还要求有较高的材料解读和分析能力,结合我们的校本校情,还必须去满足一部分有拓展思维能力的学生去挑战难题让其在较为难且综合的题目中能拿到一定的分数。我平时在讲课时就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变换思路来解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发问的好习惯对把握题目的灵活度颇有裨益!比如在讲到我国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对我国的文化生活带来令人担忧的许多不良现象时,教材中有一句话说:“要加强引导和管理”,我趁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句话所包含的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有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定位知识点-----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体现了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从哲学的角度反映出辩证法之联系的观点等,就这样很自然的在平时的复习学习中养成拓展和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在考试时才能更好地驾驭那些综合的难题使得一部分理解层次较高的学生能拿到高分,体现政治学习与应试的梯度性!
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一定要靠大量的练题才能达到相对长久的记忆效果,每个人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和利用好规律,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繁杂的基础知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考纲要求,探究命题趋势,对高频考点要了如指掌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学生对常考点有清楚的认识,以便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让学生从每一次的考卷考题中都有所发挥有所收获!
五、给学生真诚的鼓励
政治作业虽然不多,但只要是有作业的时候我的批改上都比较注重评语中的暗示与鼓励,我想让学生看到的不是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苛责,而是一个政治教师发自内心的期待与祝福。然而这样做下来之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学生改变很大,一种是他原地踏步!这又不得不承认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确有个体的差异!教师也要学会尊重差异。我对有些作业做得不好的会加强关注他在课堂中的表现,适时适当用诙谐的语言提醒和鼓励他,希望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作为一个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能够勇于探索,开辟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适合本地学校和生源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成长,也让自己的学生能受益进步,实现教与学,师与生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