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中小学体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让中小学体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 者:李 静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中学   443100)

[摘  要]中小学体育工作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制于诸多原因,目前中小学体育工作还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意义,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群策群力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它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工作  意义  问题  对策

中小学体育工作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目前的工作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普遍重视的往往还只是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名次以及中考的合格率,而对如何深入扎实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责无旁贷,但仅仅依靠体育教师也力不从心。
搞好中小学体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展、磨砺坚强意志、培养优秀品质、缓解学习压力、及至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体育工作意义重大,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体育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2、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依然存在;3、体育教师重教敬业精神不够。
如何改善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落后的状况,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体育工作重视的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在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或加重体育考试权重,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2)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类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对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评选示范性学校和教育先进单位时,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遮不掩,甚至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加以“曝光”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3)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实行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单列制度,重点解决体育场所、设施和器材缺少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配备体育设施,配齐体育器材,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有明显的改善,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需要。
(4)落实体育教师编制,按比例配备专职教师,解决体育教师编制严重短缺、师生比例失调,兼职教师不会教的问题。
2、学校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教育宣传的重点内容,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和教职工团体体育活动以及表彰在体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健康第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健康理念,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逐步改变家长和学生追求分数,而忽视健康的偏颇观念,努力营造师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环境和全社会重视、追求体质健康的外部环境。
(2)要克服各种陈旧观念和模糊认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创新学校体育工作模式,把体育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最好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体育学科教研组和以年级主任牵头、班主任具体实施的年级体育工作小组,出台《阳光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学生体质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与评比条例》等管理细则,从根本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真正保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关心和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对体育教师发放专项补贴和外出比赛生活补助,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时适当考虑到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对辛苦性而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特别要对那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体育教师,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安心工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3、体育教师要深入领会自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热爱自己的工作,重教敬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并积极参与教学观摩和优质课的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规范和创新体育工作模式,严格按照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备课、上课、着装,积极探讨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途径、方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2)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中考为抓手,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学生加强体育社会功能和价值的教育,提高他们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培养他们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大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协同下,以班为单位,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和检查评比的导向作用,组织好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堂教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选拔运动队,并按照总体规划、目标管理、制度约束和绩效激发的模式搞好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工作;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按照竞赛活动均衡分配和尽量人人参与的原则,定期组织运动会、对抗赛、测验赛、选拔赛、邀请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在我国一直受到重视,它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又可以缓解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面花些功夫,做些文章。
  中小学体育工作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塑造完美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只有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从而把中小学体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2]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5]曲宗湖.课余体育新视野.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6]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3.
[7]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6.
[8]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