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更合理地进行福利院特殊儿童受教育的工作,在特殊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早就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热点领域。随着特殊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从福利院儿童的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现教育创新的探索,也成为教育领域中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各地积极地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福利院;特殊儿童教育;一体化教育
福利院儿童素质上各有所短,但也各有所长。围绕能否让福利院特殊儿童,在一个课堂里学习同一内容,以收优势互补之效呢,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总结了很多实践经验。
1、福利院儿童一体化教育实施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额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在福利院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要求,要建立在资助的制度基础上,帮助特殊儿童接受普惠性教育,发展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是当前进行特殊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一体化教育,在一个教育机构中,教育环境下,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普通的儿童教育是不尽相同的。一方面给予特殊儿童的普通教育模式,一方面又要改变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隔离的状态,使领域内的特殊儿童接受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采用多种资源结合的方式,关注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效果。让特殊儿童能够融入到社会,享受到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挖掘出教育的潜力,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2、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常用教学模式
“特殊儿童一体化教学”的设想一经提出,为了能顺利地开展这一实验, 需要作积极而稳妥的准备工作。例如将当年度新招收的学龄福利院儿童编入一年级班,摸索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开展“一体化” 教学的研究寻找依据。同时采用细致的分化的方法,针对班中儿童的特点和个性以及特长,观察哪些学生善于交流,学习内容、进度接近普通学生,开始了对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初步积累了一点经验[1]。
2.1小组学习
班级内的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现象,因此在教学方面,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补偿、促进作用。 有的学生存在着某种心理、 生理上的缺陷,有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智力障碍。实行“一体化教学”后,将他们进行分组,每个组中有各类不同的特殊儿童,通过小组学习,他们的缺陷在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一定的补偿与矫正。 例如弱智生和聋生就读,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请说话好的弱智生,协助老师帮助纠正聋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欠缺,弱智生意识到自己“能说会道”,比聋生从小失去听力、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优越得多,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聋生虽然存在听力、语言障碍,但是智力一般要比弱智生强。鼓励他们使用手语进行交流,有助于弱智生发展智力,增强记忆力。在小组学习中,他们有了信心,经常用简单的手语、指语与弱智生交流思想感情和所学的文化知识。另外,在大的教育环境下,创设特殊教育环境,让特殊儿童能够与普通儿童在一个环境下接收教育,这种随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感到了融入的快乐[2]。
2.2个别教学
针对一些有不同需要的特殊儿童,采用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的方法。有些孩子随班学习中,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会遇到困难,因此需要个别的帮助。采用建立学生档案,一对一个体训练的方法,针对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做好各类有听力、语言、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学生的个体教学工作,将不同类型的儿童进行教育环境的设置,目标层次划分好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管理,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掌握特定智能,教师在个体教学中,提供信息,集中思维,巩固知识和技能,帮助儿童形成思维、培养情感,教师传授的是特殊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语言障碍的学生,侧重发音和听力训练,针对智障儿童,侧重智力训练,生成的呢日用有迁移力等,基本的知识的经验的基本的能力结构中,包括了基本语言句型、数学分类排序等等,内容多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时代特征[3]。
2.3针对性引导
针对性引导是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重视为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和学习教育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教育和康复工作并进,制定最低目标,就是让儿童能够理解特定的知识,掌握特定的技能,考虑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
3、开展福利院特殊儿童一体化教学的未来设想
当前,我国在福利院特殊儿童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还在进行当中,还存在教师队伍专业技能和理论常识的不足,在师资培训上也存在空挡,一些教师虽然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但是在资质上还存在不足。目前,特教选修课程的普及还没有做到位,关于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这些都需要在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中加大调整力度,做好后续的工作上的突破,从目前的福利院特殊儿童一体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一些福利院已经开始开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对口活动、设立专门接纳特殊儿童的中心,这些工作将为特殊儿童获得与普通儿童同等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相信未来这项工作将得到更好的拓展,让更多的福利院特殊儿童获得普惠[4]。
结语
大力开展福利院儿童一体化教学,需要在社会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增强信心,不断促进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学工作的前进。期望更多的支持来自于国家、政府和社会,为福利院儿童的未来给予更多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 闫三会.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J].长江丛刊,2017,(23):164.
[2] 张玲艳.发达国家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特点浅析[J].山西青年,2017,(21):225.
[3]张晶晶.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探究[J].教师,2017,(10):117.
[4]柯小卫.陈鹤琴与特殊儿童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5,(3):5-8.
作者简介
姓名,迪丽云;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年4月;籍贯,陕西澄城;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职称,中级;工作单位,潍坊市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