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分析方法,最终提出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数据;建议
1、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指在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从环境、资源和应用等方面实现全面数字化,构建数字空间,扩展校园的时空维度,从而提高校园运行效率的校园发展模式。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状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加强数字化校园管理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2、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其他文献的提示,我们主要考虑数字化人才对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影响,通过对“某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分系统“数字化人才信息能力现状指标体系”的分析和统计,得出影响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2.1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校长属于校园的最高领导层,其信息化领导能力是影响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的因素之一。具体包括使用网络搜索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化交流工具(QQ、MSN等)进行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对校园信息化进行规划、组织和建设、应用的能力,对校园信息化建设各方面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2.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的方面具体包括获取和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网络通讯与家长、学生、同事、领导层等进行交流的能力;利用网络技术帮助科研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或使用多媒体软件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评价的能力;正确和科学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博客等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
2.3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的方面具体包括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学习资料的能力;使用网络交流工具(QQ、电子邮件、论坛等)与同学、教师或其他人士交流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媒体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
3、数据来源、预处理及分析方法
3.1数据来源
在我县中小学智慧教育工程各校项目建设完成后,为全面掌握各中小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应用、维护等方面的情况,县电教馆通过县教育网向相关学校领导及师生组织了一次网页问卷调查,要求全县各校电教部门认真组织学校师生积极参与问卷调查,尽量做到数据的来源真实有效,为今后县电教馆对全县中小学校园数字化管理应用的指导提供依据。据统计参与问卷调查的师生占全县在职师生数量的30%,师生共提交问卷近1000份,有效问卷895份,每份数据代表某一个老师或学生对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的看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信息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环境建设、数字化管理以及保障体系。
3.2数据预处理
因为问卷回收时某部分问卷出现了一定的数据缺失,因此要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而因为此次样本缺失数据类型为随机缺失数据,因为采用的预处理方式为多重插补法。
3.3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法。首先是收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某个变量与其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即建立y(因变量)关于x(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在x确定的基础上,分析y的平均值。因为本次研究室探讨影响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的因素,因此确定以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为因变量,数字化人才培养中的各项指标为自变量。使用SPSS13.0软件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分析后得到的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寻找变量间内在的联系验证某种关系或模型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等,如果模型存在问题,可指出修改途径。
4、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4.1提出校园信息化发展愿景,提高校长数字化沟通和领导能力
首先是提出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美好愿景,提高校长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邀请专家进行讲演,论述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优势和良好前景,转变师生和校长的传统观念,也就是说以讲座的形式向各个学校的校长传播最新的数字化校园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由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将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等向专家咨询,从而解决本校特有的问题。另一方面,校长可以亲自前往或派遣年轻教师进行交流的形式前往其他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学校进行借鉴和学习,以促进共同进步。
4.2搭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学校要根据不同教师的数字化教研能力水平,分批次和分层次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研、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收集各个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据,并搭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进步提供平台,促进每位老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案、电子授课和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根据教师的表现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能够良好运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对完不成任务的教师给予批评等,以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教研能力。
4.3创建教育影院,加强学生数字化交流能力
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交流工具(QQ、电子邮件等)与同学、教师或其他人士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中去。为本校学生建立专门的学科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发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邀请本校和外校的教育和学科专家定期进行问题的解答,也可由本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解答,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定期向师生宣传数字化知识,鼓励师生对于信息化技术在学习上的应用,定期让学生体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等。
5、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立能够提高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因此要针对其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利用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屹,黄欣,周平红,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2]范福兰.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调研与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