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教师的情感艺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教师的情感艺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作 者:赵利明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姚庄小学 271034)

摘   要:情感艺术不但能够有效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艺术;班级管理;有效管理

前言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教育艺术之魂,没有情感投入,教育艺术之花就不能绽放。因此,班主任应当懂得情感的价值和力量,尽可能运用情感效应原理,以情感为媒介,以良好的素质和坦诚之心积极主动影响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自己从多年的教学管理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的实践经验。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管理的基点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的心理和意识相对特殊,与成人的思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同样体现在师生的情感方面,班主任的情感很难与学生相互融合,或者说班主任的情感很难被学生理解。
  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表现出学生能够理解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情感。例如,小学生易喜易怒,其情感的变化相对丰富,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情感产生的动机,进而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能够表现出来。
2、真挚深厚的感情是情感投入的前提
  教育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德育活动,班主任就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首先,班主任要有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教师宽阔的知识面、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佩服。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应用情感方面的效应,主动关心学生,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善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周记的方式进行交流。周记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从周记里得到许多反馈信息,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形成融洽、热情、信任的情感。班主任只有以真挚的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真心接受老师的帮助,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平等对待学生是情感投入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诫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在日常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既信又爱,对后进生在感情上往往距离较远。其实,无论是安静听话的学生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都希望老师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认识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4、要抒发正面的情感是有效的途径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抒发正面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积极的情感,由此维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尽量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学生,更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在教学工作中,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情感管理艺术。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关注与重视学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可与肯定。同时,当学生面对困难时,班主任需要发挥积极的情感,要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用正面的情感引导学生直视困难。
  换言之,小学班主任要发挥罗森塔尔效应,要充分利用期待与暗示的力量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同时,在管理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要表现得积极、乐观,才能对学生传递正面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情绪观。
5、心灵的沟通能够以情换情
  情感投入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特点,才能把握他们的思想、心理特征,从而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勤跟班,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深入班级,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种班集体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信任、期望,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善于用情感去感化学生,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努力走近学生的世界,做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使他们觉得班主任既是值得尊重的良师,又是可以信赖的益友,从而敞开心扉,乐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和老师谈心里话。
6、尊重和理解才能够真正养情
  对学生投入情感,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学生最需要的是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班主任只要尊重学生,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就会很积极,并且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辅导功课。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渗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他们坦诚相待,从正面引导,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从而更乐于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
结束语
总的来说,情感是人类沟通与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小学班主任运用情感艺术既能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希望在本文实践探讨的基础上,当代教学工作者还能够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出更有效的见解,改善管理中的情感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赵忠心著.班级管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杨贤德.班主任与班级控制[J].班主任之友,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