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就人生的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健康的心理对于以后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影响目前的成长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其以后的人格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和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现状,已经造成了许多少年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古罗马著名演讲家西蒙罗说过:“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尤其当今的小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人的宠溺下成长,习惯了优越感的生活,稍有挫折,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心理难发承受,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障碍;还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家长工作较忙,关心也不多,一有问题就打骂一顿,过后又不理,使他们渐渐形成了自由散漫、粗暴任性的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怪僻、缺乏自信心、急躁和易怒等方面,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极易导致学生思想情绪不稳定,学习能力下降和品行不良的问题行为的滋生等,往往成为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每当提及这些后进生,家长担忧、教师摇头,特别是班主任更深感头痛。后进生人数虽不多,但其负面影响极大,因此,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教师,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国家教育大纲的一贯要求。要转化他们,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后进的各种因素,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解开他们心中的郁结,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爱生、关心、尊重、信任、宽容的态度,使学生得到自尊、振奋、愉快的情感体验,消除过度的心理压力,激发起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说消除心理障碍是转化后进生比较有效的途径。下面是我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去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契机,对品行不良后进生的心理疏导
对于品行不良的后进生,让很多老师及家长都束手无策,用简单批评或处罚的方法转化他们,收效甚微,有时反而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与老师、家长对着干,甚至“破罐子破摔。”这类品行不良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很多背景因素,有的是家庭溺爱而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称王称霸,有的是因家庭残缺而导致的自暴自弃,有的是社会不良环境造成的逃学旷课、粗暴任性等。要转化他们,老师要热情地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研究他们的爱好和心理特征,并要抓住契机,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逐渐去掉恶习,成为有良好品行的学生。例如我班蔡银辉同学,原是全校出名的后进生,动不动就打同学,甚至连老师也不怕,在四年级时还一度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在他的不良行为影响下,已形成了一小股不良的班风和一小缀行为不良的后进生。若不及时转化,长此下去将会引出更大的问题。于是,接班后我第一时间就对他进行家访摸底,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郊区做生意,他是跟着参加工作不久的哥哥住在一起,平时缺少管教,父母关心也不多,一有老师或家长投诉就打骂一顿,渐渐形成了自由散漫、粗暴任性的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马上找他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并以关心的态度进行心理疏导。有一次他生眼疮,眼睛非常红肿,有些同学因取笑他而被打,我知道后知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自己掏钱带他去医院治疗,并批评取笑他的同学,两天后他的眼睛好了,在一个课间的时间悄悄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很动情地对我说:“谢谢您,老师!很少有人这样关心我。”我就趁机开导和教育他,开解他的心结,最后他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一定做个好学生。现在,他现已摆脱后进行的行列,并且在转化他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品行不良的后进生的转化。
二、培养信心,对学习落后学生的心理疏导
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自卑感特别强,总是认为自己很笨,常背着自卑的思想包袱。于是对自己丧失了自信心,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情绪。要转化他们,老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信心,端正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我班有一个黎宇程同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课堂提问总是头低低,不敢回答。于是我就进行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及厌学情绪产生的背景:原来他一至三年级的成绩都很好,科比还获过奖,四年级中考前他与同学经常打球,没有认真复习,结果中段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打,甚至其母亲还找与他一起打球的同学责骂,后来同学们都不敢跟他玩了。这件事使其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情绪很差,感到很自卑,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因此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于此,我多次找他谈心,帮他分析成绩差的原因,疏导他的心理障碍,消除他的自卑心理,还将他以前的好成绩来鼓励他,激发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心理疏导,解开他心中的思想包袱,很快他学习成绩又直线上升了。
三、坚持不懈,对反复性后进生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的情感是不够稳定,情感的调控能力也是比较低的。那么后进生的意志力就更差,在转化过程中往往是经不住外界的不良诱惑而出现朝改夕犯的反复现象。对这类后进生的转化,老师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仔细观察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找出反复的原因,认真分析,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使他们最终走出后进生的行列。如: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叫姚权茂,经常逃学旷课,作业从不完成。我在开学初了解他的情况就找他谈了几次心,他表示一定要改过,但过了两个星期他又旧病复发了。于是深入了解他的过去和爱好,知道其最喜爱打游戏机,而且是经常去打游戏机而旷课。以前的老师对他都是除了批评还是批评,他自己也认为是不可救药了。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又多次找他谈心,并根据他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开导他:“你喜欢打电脑、打游戏机,说明你的脑子比较聪明,手脚也较敏捷,如果你将这部分精力用到学习上,我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电脑游戏的专家。”通过谈话疏导,肯定了他的长处,消除他的思想包袱,使他摆脱“一无是处”的阴影,再也没有逃学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若没有及时的正确疏导,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去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