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 者:张世芬 (四川泸州泸县实验学校 646100)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为基础来设计的教学案例。希望对各同行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学习内容: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况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考虑现实情况,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学习难点: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学习准备:课件、题单。
学习过程:
一、巩固进入新课(见巩固题单)
民盟为我们学校带来了1000本课外书,把他的3/5分给5、6年级,5、6年级分得本数比是2:3,5、6年级各分得多少本课外书?
学生巩固练习,然后得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找出多种量的比,求出总份数。
2.算出各种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3.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计算出各种量。
二、新授活动
1.出示例题。(此题我根据此次上课改编过)
奇峰镇政府非常关心各村的教育,改善村上的教学环境,政府为我们学校修建一间多媒体教室,要配置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如下(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问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学生先尝试,然后再汇报方法。
第一种方法:按比例分配
2+3+6=11(份)    220x■=60(吨)
220x■=40(吨)   220x■=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沙子60吨,石子120吨。
第二种方法,按份数来做
2+3+6=11(份)
220÷11=20(吨)
20*2=40(吨)   20*3=60(吨)
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沙子60吨,石子120吨。
第三种方法解方程等。
2.学生优化方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闯关练习)
第一关: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种什锦糖1kg,它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些什锦糖,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g?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再汇报交流。
第二关:自我检测题单,见自我检测题单。
1.混凝土厂要配制180吨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cm,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此处减少了题量,并安排了小组合作,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第三关:请你选择下面的数据,自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解决问题:
400  240  100  60    550   45   24    2:3:4    5:2:3    4:5
(此处把第三关安排成自己编题,再解决。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散思维,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收获了些什么?
反思:本节课优点:1、根据自己去上课的地方(宝藏乡村学校送教)以及民盟的下乡送教活动内容来改编例题,并结合当地实际生活改编练习题,解决与之联系的实际问题,最后自己编题解决,更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2、虽然这次面临的是村小学生,但是本节课我仍以教师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个别学生第一次上台比较腼腆,但第二次上台就很大方了,而且发挥得非常好;3、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较多,而且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去优化方法,形成一定的策略性的知识,特别是学困生,他们都能采用最基本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了;4、练习设计有层次感,少而精,能由易到难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足:1、由于我准备的是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孩子们还没有上第一课时,所以在复习时时间用得太多,以至于后面练习时间不够;2、对于上课的临时事情处理还不够灵活,还有待提高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东.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1.
[2]熊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J].新校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