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项目招标最初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招标方寻找合作方的成本,并且能很大程度上实现招标单位和有能力的投标企业间的迅速匹配。但现实中,越来越多人钻招标体系和流程上的漏洞,串标和抢标现象频发,对招标方和其他竞争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此,招标系统的完善就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企业和全社会的高度自觉和监管基础上,同时,加强评估机构的公信机制和评估规范。才能打造出一个公正地招标投标环境。
关键词:电子招标,串标,抢标,治理和预防
低价中标是一种在招标过程中,由定价低者中标的一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低价中标有利于招标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 节约资金,对于投标方来说,既拿到了项目,又获取了一定的利益空间。同时由于获益空间被迫压缩,出于利益驱使,会促进投标方不不断去改进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优化项目实施流程。不断减缩过程中冗余人力,财力,物力的耗费,提高生产效益。
但是现实中的低价中标却不能带来如此乐观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为了拿下中标项目而故意压低标价,在拿下项目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开始预算就远低于自身投入的成本,企业根本无法获益,而改进方案精化流程时间耗费长,效益也不足以弥补缺漏,此时企业就会不断压缩生产成本,但此时的成本压缩并不是建立在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环节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和水准之上的成本减缩,从而从中获取收益。
一、 现行实施情况
1.过去普遍实施定额报价,由招标方根据自身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市场竞争条件,物价水平等对项目投入进行估价,最终投入到招标过程中让投标者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竞标。然后由专家组里进行随机抽取专家评标。但是最终的中标价不得低于工程的最低预估报价。
2.后期改进为不对工程强制设置标的,主要是考市场决定造价。最后投标方根据自身成本预估和预期收益来对工程进行定价,最后的中标结果根据评委组来决定,评委综合考虑企业报价,企业实力声誉及市场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中标企业。这期间,为了保证招标过程的顺利实施。招标办在规范性反面做出了相关规定来预防招标机制的破坏。
(1)首先对评委组的资格进行了限定,评委必须聘请有相关证书相关资历和权威的高级经济师,审计师等。
(2)对于中标企业加强了管制,对其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前要求其必须提供履约保函,并且其额度与中标价和标底价的差额 成正比,占合同价的5%-10%。
(3)为了防止投标单位损害招标企业的利益,对于最低标价仍大于标的的报价企业有权对最终的报价进行议标。
(4)招标文件中,若投标企业有提供优惠让利,降低自身成本的情况,投标企业需要对让利优惠理由进行详细陈述,不得对报价进行无缘由的砍价,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企业为了中标,但后期出于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影响最终工程质量等问题的出现。
(5)在评委方面,对于评判标准 也进行了限定,主要是为了评委
二、串标抢标现象的存在影响着电子招标系统中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系,损害招标单位和其他投标方的利益,造成招标方需求和投标方能力严重不匹配。现实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串标抢标现象
1.招标方和投标方串通招标投标
投标方为了达到自身利益,对招标方先关知情人或者招标方的代理人代理机构进行贿赂或者是以某些利益关系引诱其合作,招标方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投标人,或者更换投标文件,对报价进行更改;招标人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者为某一特定的投标者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者等行为都属于与招标方传统投标。
2.投标者之间相互传统投标
通常一个企业若是想拿下项目,会让唆使一些企业一起竞标,这便是所谓的陪标。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投标者之间达成协议,协助某一个企业中标,然后对没有拿下项目的企业进行额外补偿,或者一起协商共同排挤某个投标人。最终的将诶过就是中标价远高于预估价,损害招标方利益。
3.企业之间竞争强烈,某些企业为了拿下项目会故意保底价格,让自己能中标,但是在后期施工实施时偷工减料,影响最终结果的质量
显然,串标抢标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根治这些现象,保证招标方和其他投标方的利益呢?
三、 预防措施
1. 对资格审查制度进行完善。
2. 对评委因素加强把控,提高评委的综合素养保证最终结果的公平。
3. 加大对串标抢标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强管制。
4.不断创新出合适的招标评标方式,从根源上去完善机制。
5. 对评委会的废标权利进行严格限制,促使之能对评标过程更加谨慎。
6. 政府部门加强管制。
四、 针对串标抢标现象频发的治理措施
1.扩大竞争性,尝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投标环节,对手越多,串标抢标的谋和机遇就越小。
2.落实具体责任,对于招标负责人实行终生责任制,让其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和执行过程中谨慎的必要性。
3.构建招标投标诚信体系,营造诚信投标氛围。
4.在技术层面,加强对程序的把控和管理水平:在技术层面,有效利用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方面方系统能自动识破存在的问题,节省人工审查环节,不仅是能提高效率,更是避免了人为因素的 干扰性。
从传统的招标到电子招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虽然电子招标依旧难以避免串标抢标现象的发生,但是不断地创新革新只会不断完善招标系统,让干扰市场运作的不公平现象无空可钻。
参考文献
[1]浅析建设项目招投标中串标行为 单烜 科技广场 2008-02-01
[2]关于串标围标的博弈研究 田文水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03-20
[3]浅议合理低价中标法 张凤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4-20
[4] 政府采购项目低价中标的利弊分析及完善策略 赵锦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04-15
[5] 浅析招投标工作中的串标现象 刘志安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