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学目的不仅只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而且也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本文介绍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只是重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等,而我们当前教育的对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大,怕苦,怕难,这样的心理素质又何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21世纪是开创的世纪,发展的世纪,所以在我们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数学知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前提,所以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使学生都能掌握好教材中所规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等。总的来说,教学时教师注意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使其展开思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 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 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 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确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 ,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第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那么思维则是这个过程的核心成分。显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其一,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其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其三,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在意识,挖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因素,使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开发,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爱娟.提问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数学大世界 ,2015.
[2] 张广绍.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J]. 素质教育论坛 ,2014.
[3] 何永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J]. 素质教育论坛 ,2016.
[4] 徐金燕.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