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作 者:杨文慧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 331122)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今天 ,建立高效优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必须高度关注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渗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形成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朗读、情境设计、品读与欣赏课文、制造悬念及探究设疑等环节注入足情感教育的元素,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让情感教育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让学生纯洁的心灵得到情感之美的熏陶,让学生的成长在正能量的滋养下更加健康与幸福。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深思以下问题,情感教学的意义;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入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的途径等。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景再现;表扬机制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熏陶。用情感之美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学生的成长更加健康与幸福。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潜移默化是情感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师需要仔细品尝、酝酿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元素,教师需要善于指导,抓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进行循循善诱,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感地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小学生是最需要情感教学的群体,因为他们心智不够健全,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是非缺乏的判断力,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加大情感教育内容比重,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净化心灵,培养想像力
小学生内心情感世界比较简单,他们有一颗天真、单纯的心;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尤其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思想极容易受到影响,小学生对外界诱惑难以抗拒,自我抗干扰能力低,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帮助小学生净化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向上正能量思想观念,情感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培养他们创造力。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应用
(一)确立课文的中心思想
尽管小学语文语文简单、通俗易懂,但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对小学生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情景交融,再现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找准文章情感的抒发点。情境是情绪与环境的结合,所以情感体验与教学环境密切相关。为了避免固定、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情景教学法赋予学生情感体验,使枯燥、僵硬、机械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并且学生能从教材内容中感悟文学篇章中孕育的情感思想,焕发学生人格魅力。教师利用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进行情境再现。
例如下雨时,教师让学生想像自己在雨中的画面,或打闹、或嘻戏、或追逐或奔跑或行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雨的声音,雨的大小、雨的运动路线等进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雨景图,为了让学生有更形象的观察这种景色,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大家外出欣赏雨景,同学们通过自己大脑联想的雨中画面,伴随着教师带领学生慢慢欣赏雨景,这样学生对雨的描述及感受会更进一步,这样的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写观后感。这一做法不仅小学生“嘻哈”玩乐使情感教学向人性化发展,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最终实现情感教育。因此,在了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以其创作背景为出发点,教师利用故事素材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渗透情感教育理念,更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工具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奇、独特的教学工具,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与教学素材相关的音像、视频资料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同现代的教育技术联系起来,配合学生心理进行情感教学。
(三)从学生内心出发在求学过程进行情感教育
改变教学导入的方式,利用文学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评价与反馈方式,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教师夸奖某一同学课文读得很有感情,该同学受到表扬会更加对语文感兴趣,其他学生也会争做老师表扬的榜样,表扬机制在情感教育中十分重要;还有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老师全身心地朗读课文,学生也会全神贯注的聆听教师的讲解,幽默语言会使学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这都有利于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教师需深入对教材的剖析
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复研读与深思,体验文学篇章中的思想感情,结合文学素材情感进行教学工作。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入研究与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反将认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更新自己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思想情感。如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这篇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内心的共鸣继延伸到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童话故事,而且也使学生情感教育受到启发。
(五)倾听学生的心声
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快乐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进行因材施教。发扬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大家进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结语
情感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也是语文教学的十分重要的载体,教师只有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点,才能致力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最终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将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不同的角度的情感教育,以实现丰富情感的体验与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万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6):61.
[2]李厚胜.以情感教育促小学生道德成长[J].辅导员(教学版),2012,(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