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高磊磊 魏 宁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300350)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中创建研究(XVI430)

摘   要: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把一个专业的经验完全的照搬到另一个专业上面,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学徒制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适合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面向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而我国只在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尚未在全国普及。在现代学徒制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面的问题:
1.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机制,但如何进行校企合作,或者合作到何种程度才是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也正在尝试现代学徒制,需要改变观念,逐步探索合适的方法。
2.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的现代学徒制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根本利益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和保证,目前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还是以学校本位为主,无法硬性要求行业企业投身其中。
3.实习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企业和院校的关系如何区分,院校又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确保企业师傅所实施的培训质量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确保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能够学到先进的专业技术,如何确保企业不会让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如不能解决以上问题,势必会影响企业、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行的积极性。
另外不同的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直接把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的搬到另一个专业上面,因此需要探索出一个适用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建立“现代—讯方”育人共同体及其运行机制
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主导”。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企业参与程度低的现状,本专业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以学校为主导,与优秀的物联网企业合作,将建立“现代—讯方”育人共同体,即深圳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共同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各自职责,特别明确企业须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培养领导小组,下辖校企合作教学模块开发小组、教材开发小组、教学实施小组、考核评价小组等,分工负责。在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与出口均承担责任、落实培养工作。
2.建立并完善合作办学“现代师傅”聘用、培养与管理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傅的质量。企业必须选派品德高尚、技能水平高(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师傅加入本专业的教学团队,不仅深入学校,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在企业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在企业的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为保证学生得到师傅的全程陪伴与全面指导,本专业要求师傅以手把手的形式教授学生物联网综合布线、物联网硬件安装调试及网络配置等技能。为保证教授质量,尽量做到师傅所带学徒数量适中。为此,学院应该与深圳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制定“现代—讯方”师傅聘任办法与《现代—讯方师傅管理考核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师傅给予奖励。从企业选聘的师傅在相关技术、技能上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之前均未经过系统教育学、教学法的培训。为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本专业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同时,本专业还应该制定《校企教师互聘管理办法》,使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可以互聘交流,相互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并完善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和就业驱动机制
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不仅要与学校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资源,还要积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安排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企业实训项目的实施与学生最后的顶岗实习,并支付学徒相应报酬;企业甚至还需要为学校教师的下厂实践创造条件。为此,本专业应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为学徒提供实习实训的工作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制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工资待遇执行办法》,并认真落实。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傅,认真完成师傅交给的工作任务,为此校企还应协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保险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顶岗实习评价标准》。最终,为保障学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校企还应建立就业“准入”机制,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前必须取得的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企业为选拔优秀毕业生成为正式员工还设置了何种职业素质与技能考核方式。
三、大胆探索与实践本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实施措施,与深圳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反复研讨,初步确定了符合本专业现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采取“三合一”培养模式。所谓“三合一”培养模式,就是学历教育与师傅带徒和高级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三合一”培养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修满学分取得学历证书,另一方面以学徒的身份在师傅的指导下提高岗位技能,提高职业资格等级。通过三年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大胆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本专业将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顶岗实习和实践教学中,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学生和员工两者身份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企业文化讲座、赴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拓展训练、开展“职业日”和“实践周”活动等方式“请进来”和“走出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实现多证毕业,毕业即就业
毕业即就业,学生在学徒期间,如果学徒和企业双方满意,即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毕业后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为了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完善教学组织安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现核心能力的培养,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和物联网产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企业真实产品为教学载体,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一体化教室、专业实训室或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生产实际中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职业能力素养。项目化课程内容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同时兼顾核心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创建研究,目标非常明确,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统一的学徒制管理机构;二是育人共同体合作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长期有效实践机会的责任;三是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引导人才质量和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四是在改善学徒培训条件,实现既缩短培训时间,又保证培训质量;五是通过成功学徒的典型引领,激发各类人员对学徒制的认同并积极参加。
参考文献
[1]郭稳涛,肖志芳.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7.
[2]陈冬梅.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
[3]申利民,李助军,翁桂鹏.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 职业技术,2016.10.
作者简介
高磊磊(1987-),男,汉族,硕士,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