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分层次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作 者:汤桂玲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264307)

摘   要:不管到什么时候,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听,而如今不同,新课标的实行之后,分层次教学越来越体现主它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分层次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使用,以期找到一个合适的使用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践

引言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下,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会导致学生出现考两极化的分化现象,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而且,由于教育资源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课堂大多都是实行大班教学模式,一个教室有好几十个学生,他们在基础能力、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等因素都不同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只是按照同一种教学方法,用同一种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指导,势必会导致学生在基础、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分层教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和分班教学方式不同,学生还是在同一个课堂上课,但老师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
分层教学这个概念,首先由西方提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大班级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西方现代教育派提出分班组教学的模式,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分层次教学”并不是西方最早提出的那种分班组制,而是在同一个班级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同一个课堂里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以前那种只是按成绩分快慢班的方式,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会导致两极分化,“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的兴趣、接受能力以及成绩等因素结合考虑,对学生进行分组,基本可以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兴趣探究组,小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只有老师全面掌握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案。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学习方法和能力等方面,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来进行,一点都不利于个体发展,学习能力强的人会感觉受到限制,学习能力稍微差点的学生会感觉有点跟不上,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对他们进行分组,在课堂时,以学生为主,让三个小组的学生都进行自由讨论,罗列总结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然后由代表给老师反馈讨论结果,老师在得到这些信息以后,迅速分析判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高效地上完一堂课。
老师提问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回答问题。不能太简单或太难,难易结合才是最适合分层教学的方法。相对简单一点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则让思维灵活,基础扎实的学习回答。这样难易结合会使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点,评价方式也要“分层式”,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能使顶尖学生产生骄傲的自满的情绪。第三点,在实际训练中也要“分层式”。训练内容也应当选择各个难度层次。第四点,在具体的教导方式上,按照学生类型,类型不同,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辅导时需要采取最适宜的方式。对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学习方法的建议和指导;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提供一些心理辅导;对于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则要提供一些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眼界,开拓思维。
四、举例实际应用
如在学习《出师表》这节课时,教学目标一般设为三个点:1、肯定是背诵全文,锻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功力。2、在能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一片忠心。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把议论、叙述、抒情三种方法融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在上这节课之前备课时,我自己先掌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也需要。
“分层式”,对于基础薄的学生,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背诵文章,熟读课文,认识记忆生僻字,
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就要求他不仅要做到前面的,还要学习写作手法,而对于情趣探究组的学生,又是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还要了解出师表背后的故事,了解文章背景,了解三国,进行拓展训练。上课过程中,先由学生讨论,再由每组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我来做出总结,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这节课,我就按照课前做的教学目标做指导,合适的讲解,进行正确的课堂提问,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问题的提问,这样一来,对所有学生就都能照顾到,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检测做完后,还会有课后作业,对不同的小组,留不同的作业,基础小组主要背诵课文,记住生僻字,熟练课文翻译,提高组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写作方式,探究组在提高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诸葛亮为什么写《出师表》,当时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感兴趣的可以给全班同学讲解,有利于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拓展课外知识。
五、实际应用中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理论研究知识在纸面上空谈,实际应用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就我而言,在我上课过程中观察,最主要问题就是分组后,在组内讨论时,有些学生的自律性太差,老师说开始讨论,始终有些人不参与进去,只是混着,等别人来讨论,等别人提问,好像课堂和自己无关似的,这是我在教学中发现最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改变了学生汇报问题的方式,不是由学生推荐的人来提问,而是我随机抽人,这样一类,可以大大促进每个人都参与进讨论问题的过程之中。
六、结语
不论如何,教学的主题应该是学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学生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老师做到引导作用,而不是束缚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的“分层式”教学,一样立足于学生,全面分析和研究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充分激发其主体性。老师正确看待个体差异性,并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改变,最后积极引导学生找对学习方向,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才能有大的突破,得到丰收。
参考文献
[1] 陈奎燕.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摭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 裴良. 浅谈中学语文分层教学[J]. 吉林教育,2009,(13):82.
[3] 储祥彬. “分层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