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活动课的实质,阐述了开展教育活动课的作用,教学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和目标,以及教育活动课组织管理和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主体地位道德践行能力;交通安全措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只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价值,容易忽略和否认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以更新,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舞台还应扩大教学活动的空间,高度重视活动课的开展。
一、开展教学活动课重要性。教学活动课是新时期教育改课的要求,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教学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下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自身的认知和探索实践,发现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和积累新的经验。初中学生认识范围飞速扩展,需要处理的关系日益增多,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中形成的,活动课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课,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能力。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给人的印象都是灌输和枯燥呆板,师生没有很好的沟通,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较缺乏。时代的发展已经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教学活动课的实质是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的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体地位。活动课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活动课关键要做好师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和有机的结合,如何实现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活动课通过课前导学,师生共同设计活动,学生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的探索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的问题,拓展自己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主体,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得到积累。新课标指出:"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班集体的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有差异,通过相互搭配,成立学习小组。发扬团队精神,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各小组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进步。合作学习建立学习互助互帮,实现了学生科目优势和能力的互补,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鼓励,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记住是什么?忽略了引导学生去探究结论背后的原因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重在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被动接受转变为探究和构建知识。带着问题去学,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和目标。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课的内容是以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为内容,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参观访问和时事政策竞赛、看影视、辩论热点、专题讲座、论文比赛等形式,要求科学设计主题,合理安排活动,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开展思品校本活动课程,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课以注重和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基础性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
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课。教学活动课可以在教师指导师生共同设计和制定活动课,活动课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教育活动课要认真做好课前导学,课堂引导和课后的巩固。案例:在九年级《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中,课前先设计导学活动方案,学生分组先去收集整理有关民族文化的图片,歌舞等视频及文字资料。课堂上分别去展示和讲解。老师在活动课中要明确自己的重在引导,引导学生讨论的角度和方向,中肯的评价,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展示小组探究成果的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活动内容作出归纳和总结。好的活动课应该做到主题鲜明、组织得当、师生参与、自主探究、课堂效益高。
五、重视活动课的组织管理。开展校内辩论、演讲和主题活动时应与班主任联系,与校学生会和德育处等部门合作,要有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全校一盘棋的观念。精心组织、合理分工、安全有序地开展。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校外的活动课的组织管理工作。既要大胆又要心细。首先是外出活动的安全措施。交通安全措施是首位,一旦出了校门老师如何做好监督,是骑自行车去还是坐公交车去,还是步行去等等。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在外出活动之前熟悉路线,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告诫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组员间相互提醒,一起行动,做到组织得当。活动小组外出需结伴而行,注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机智处理突发事件,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要大胆需求家长、老师和公安机关的帮助。活动小组的成员在活动前应告知家长,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活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等细节问题。指导老师应该委派负责任的同学做组长,精心做好组织工作,填写家校联系单,保持与外出同学的通讯联系畅通。对个别外出活动违规违纪的同学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的教育。
六、建立合理的教育活动评价体系。通过考勤,活动记录情况,个人的记录和小组活动完成情况以及活动中的态度、活动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让那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激励,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课的粗浅认识和体会。新的教育形势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而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创新、加强学习、提高素养,突显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主编 罗正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研究性学习》主编 霍益萍 广西教育出版社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
[4]主编 刘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刚,1995年毕业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1995年7月就职于揭西县坪上中学,担任思想品德教师。2005年经揭阳市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具备思想品德中学一级教师资格。任现职以来,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思想品德科任工作。从北到南,从青葱到白丝,简单而平凡四十多年。以上内容为原创,杜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