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健身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重复性。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原因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因缺乏运动而引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二百万. 注意:不运动,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如果小孩不进行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话,那他们的大脑发育也不会很好,就影响到智力稍微不明显的低下。
目前,我国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如何?身体素质又咋样?根据对回收的278份有效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的汇总,发现在这278名大学生中,每周运动1次和2次的学生均为总人数的21%,每周运动3次的学生占37%。与此同时,42%的学生每周体育运动的时间不足2小时,而体育运动每周超过10小时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5%。
很多大学生有一个运动的心,却越来越不爱运动。有同学认为"平时学业忙,有点时间就不想动,只想补觉。"此外,电子产品也是终结运动积极性的"杀手"。
2、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2.2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像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2.3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2.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2.5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2.6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3、大学生可以参加生活运动
部分大学校园生活节奏快,学习任务大,没有整块的运动时间。适当增添生活运动,对其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如,在去上课时,可以多利用楼梯,少乘电梯;随着共享单车的普遍,可以用骑车来代替公交;看视频、等待时,可以做一些伸展运动,如弯腰、踢脚等;最好有时间每周约同学进行定期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等,并培养自己对个别运动的兴趣,养成有规律的运动习惯。
健身运动是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健身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健身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运动效果;利用健身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健身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参加健身运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心身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