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对策思考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对策思考

作 者:魏冬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425000)

摘   要:网络时代到来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高职院校不得不积极调整自身教学策略,对整体心理教学和心理干预机制进行创新,希望能够增强心理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结合网络时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高职心理教学和心理干预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心理教学;心理干预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多行业和企业中都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受此影响,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并提出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被忽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还应该积极探索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的措施,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辅助。
一、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且已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具体来说,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出现了厌学心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最为普遍的群体必然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相对较差,就极易沉迷于网络,无心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其二,学生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不够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限制较为宽松,部分学生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沉迷的情况,并且还极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思想的侵蚀,心理状态出现不稳定情况,造成其学习受到限制。其三,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对高职教育错误思想定位的影响,认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学习和未来就业过程中都出现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
二、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学生实施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措施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端正心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就对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学习动机方面的策略
针对学生存在厌学心理这一问题,教师在实施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从学习动机方面措施的制定入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在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社会地位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以此让学生对高职教育形成明确的认识,进而为了促进自身未来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获取[2]。同时,从学习动机角度实施心理学教学,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对职业教育形成正确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端正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迁移方面的策略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心理迁移策略的制定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学互动的需求,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能够进一步加强。
(三)借助网络手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
基于网络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促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实现稳定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虚拟技术构建"真诚交流小屋"栏目,在保护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学生匿名与心理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对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心理干预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心理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3]。唯有如此,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学生在教师的心理干预指导下自身思想认识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日渐受到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只有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应该加强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的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卓.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7(3):220-220.
[2]张孝德,高美华,张玲等.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赤子,2014(10):93-93.
[3]孟庆娟.分析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3(17):36-37.